第34章 招供詞惹出案中案 破疑案牽涉官上官(1 / 1)

且說,陳傑將一桶汙穢之物提進二堂時,那賊人臉色突變,驚慌地喊道:“別!別!我說!我說!”陳傑笑道:“早要這麼痛快,何必受這樣的苦?”遂將手一擺,衙役將桶提出二堂。

李君一拍驚堂木道:“講!”那賊人唯唯地道出了實情。李君不聽則已,聽罷頓時駭然。

原來鳳郡一帶的賊人遠非李君想象的那樣簡單。這裏的賊守看似為草上飛,實為前任郡守。單前任郡守也不是操縱這一切的大老板,真正的大老板竟是京中的鎮遠將軍崔霸。這個崔霸正是在李君陪同太子攻打蠻國時的那個副將。

據案犯交代:崔霸名為帝國朝廷官員,實則身兼三種身份。即:官、商、匪。這個崔霸在朝中身為鎮遠將軍,在帝國商界建立了自己的各類店鋪,在黑道,他就是帝國最大的總瓢把子。

先說崔霸在商界的情況:這個人雖為店鋪真正的東家,但你卻在他的店裏找不到任何屬於他所有的痕跡。這些商鋪的老板由兩部分人組成:第一部分是本地作惡多端是歹人。崔霸之所以讓他們做掌櫃,是因為一方麵他們是當地的匪類,百姓奈何他們不得,更有利於商業競爭,另一方麵他們都在衙門裏有案底,他們一旦做出不利於崔霸的事情,崔霸可直接授意官府,將他們緝拿歸案。這些匪類做了掌櫃後,依仗崔霸的勢力更是張狂至極。他們利用自己早已爛熟於心的各種伎倆,擊垮了當地其他所有的同行業商鋪,在當地進行了行業壟斷。壟斷成功後,他們又利用坑蒙拐騙的把戲,或倒賣偽劣貨物,或缺斤短兩,榨取百姓錢財。他們甚至依仗崔霸,對官府進行各種欺詐。經審訊罪犯,李君得知各縣縣衙捕快的服裝,必須均從崔霸的布料鋪采購布料,如不照辦,該縣縣令必將以各種罪名削職,甚至判刑。這些罪名有貪汙、腐敗、瀆職等。至於布料,無疑是最下等殘次品。

再說崔霸在黑道的情況。前幾年,帝國各縣郡均出現了兩大案件,一是拐賣人口,二是販賣大煙。李君並不知道這些問題。

話說大約在五、六年前(遊戲時間),帝國境內人販猖獗,煙土販賣成災。帝國國王曾幾番下令嚴查、嚴辦人犯,取締煙土交易,嚴懲組織者。當國王分派任務時,眾大臣因崔霸,都礙於情麵借故百般推脫,崔霸卻自報奮勇全權負責此事,到了不明就裏的國王口頭褒獎。眾大臣私下卻紛紛議論崔霸是又當被告,又當法官。

說來也巧,自從崔霸負責查辦人犯和煙土販賣一案後,這兩大問題像退潮一樣,很快在帝國境內絕跡了。當帝國基本再無人口販賣和煙土販現象賣後,崔霸立即上書國王以示表功。國王大為歡悅,遂將崔霸官升一級,並封為帝國刑部尚書。此後,人口販賣和煙土販賣再度猖獗,且作案更肆無忌憚,程度更甚於前。

據此人交待,此次案件是崔霸有意而為之。其用意一則是以此案試探李君是“敵”是“友”,二則向李君示威。

李君詳細了解案情後,下令將人犯押入大牢,退堂。他回到二堂,仔細翻閱堂上人犯的供詞,思考如何破解此案。正在他投入地思考時,忽聞門上有人報:“稟李大人,傳旨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