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0001 回家(1 / 2)

對於楊興兵來說,他的一生都是充滿了傳奇的色彩。

按照楊興兵的話來說,他這一生最自豪的就是,他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他永遠在生活中扮演者一個智者的角色。

楊興兵一生有三個重要的女人,也是他感覺最愧疚的三個女人。

第一個,是和他從小青梅竹馬的杏花,和楊興兵一個村子長大,第二個是鎮上韓先生的女人,名叫韓靈兒,第三個女人,叫竹下美奈,也就是我的奶奶。

楊興兵一生最重要的朋友有兩個,第一個是原二十九軍的大刀隊的沈一刀,後來的娘娘山的大當家,也是他帶著兄弟和我爺爺一起打鬼子,他們後來一起參加了八路軍,楊興兵是嶗山地區獨立團的團長,沈一刀是副團長。第二個朋友是竹下川,是我的奶奶竹下美奈的哥哥,侵華日軍的大佐,他們既是朋友也是敵人,不打仗,他們可以安靜的坐在一起喝酒,一旦出現在戰場,都是拚了命的想要弄死對方。

戰爭在繼續,人的生活也在繼續,隻不過人命變得一文不值。

故事的源頭就楊興兵回國那一年,從山東的青島開始講起,說起青島,我就不得不說說這個曆史悠久的地方。

青島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商周時期,青島是中國海鹽的發祥地,位列中國“四大古鹽區”和“五大古港”。

春秋戰國時期,這裏歸屬齊國,建立了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當年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滅齊,隻留下來兩個地方,莒城和即墨,即墨的大商田單最後使用火牛陣打破燕軍,一舉複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巡天下,三登琅琊。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一次涉洋遠航——徐福東渡朝鮮、日本,就是從琅琊起航的。

漢武帝少年時代在不其做過膠東王,是中國有記載的到青島地域巡遊次數最多的皇帝。

唐宋時期,青島作為銜接南北航運的“中轉站”,成為中國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宋時專門在板橋鎮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

元朝,為方便海運漕糧,開鑿了中國唯一的海運河——縱貫山東半島的膠萊運河。

明清時期,青島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時稱膠澳。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

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占青島,青島從此淪為殖民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占領青島。

1919年,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在曆史上,這是中國近、現代曆史的分水嶺。

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1929年7月,國民黨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直到“七七事變”發生,中日戰爭再此爆發,青島在1938年1月,被日本再次侵占。

故事的開端,就從七七事變之前開始說起……

1935年8月,一艘來自上海的油輪響著震天的汽笛,停在了山東青島的港口。

二十三歲的楊興兵提著一個竹條編製的箱子,背著一個長長的盒子從輪船上走了下來。在踏上了碼頭的那一刻,他終於有了一種家的感覺。

“少爺!少爺!這裏!”一個十九歲的少年在碼頭對麵大聲的呼喊著,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彎著腰,馱著背,頂著一頂破舊的圓帽,眯著一雙渾濁的眼睛看向這邊。

楊興兵淚光閃閃,快步走了過去,一把抱住了那老頭,“祥叔,我回來了!辛苦你特意過來了。”

祥叔伸出粗糙的雙手,撫摸著楊興兵的臉龐,顫顫巍巍的說道,“不辛苦,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家裏人都在等你呢!”

“二虎!你也來了,都長這麼大了,也壯了!”楊興兵拍著那少年的肩膀說道。

“當然了,少爺你也長大了,長得也越來越好看了,一看就是讀過書的文化人!”二虎羨慕的說著,接過了楊興兵的手中的箱子。

楊興兵扶著祥叔,和二狗一起走出碼頭,坐上了一輛早已準備好的馬車,向著家裏走去。

楊興兵,這時候才剛剛從日本留學回來,他是先從東京到達上海,再從上海到達青島,楊興兵一米七的身高,小麥色皮膚,厚厚的嘴唇,重重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時刻注視著前方。

祥叔,姓劉,全名劉祥,是楊興兵家裏的長工,已經在楊興兵家裏做了四十年了,親眼目睹的楊家的興衰。

二虎,姓劉,全名劉二虎,是祥叔劉祥的小兒子,現在也在楊興兵家裏做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