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另一口井(1 / 2)

在李文崗口中,大島明之介對中國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大學畢業之初,大島曾經獨自在中國考察過七年,基本上走遍了中國的各大礦產區域,甚至還到過新疆和青海,中國人的熱情與樸實給大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比起這些,讓大島印象更深的就是中國的貧窮與落後。作為癡迷於科學的人,大島的想法是單純且崇高的,他覺得科學屬於全世界,科學的宗旨就是為全人類造福,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國。回國後,大島將自己在中國的發現編纂成冊並分期在當時日本著名的地質學雜誌《東亞地質》上進行了發表,這些文章在日本業界引起了震動,同時也引起了日本軍界的注意,這些都是這個老實的科學家所始料未及的。

後來,這位天真的科學家竟然開始奔走於住友、三菱等大財團之間,試圖呼籲這些大財團能夠向中國一些邊遠地區提供相應的技術設備,借以幫助改善當地人的生存狀況,同時也能將這些地方的礦產資源加以利用,雖說“改善當地居民生存狀況”的呼籲並未被這些財團的高層所采納,但“利用礦產資源”的建議卻從另一個層麵助燃了右翼勢力的野心,這些都是這個單純的科學家所始料未及的。在大島心目中,由中日合作開發一些礦藏是對兩國都有利的事,但侵華戰爭的爆發卻將其天真的幻想擊了個粉粹!資源是要利用的!但方法卻是用搶的!

起初,日本朝野拋出了“東亞共榮”的幌子,這個大島還真就信了,甚至天真的認為是自己的建議被內閣的一些高層所采納了,並將所謂的“東亞共榮”與時下正流行的“共產主義”混為了一談,當戰事如火如荼的時候,身居後方的大島並不知道這場仗因何而打,當時的大島明之介,認為中國仍舊處於軍閥混戰的亂世,不少軍閥在中國老百姓嘴裏並沒有什麼好名聲,所以當大島聽到日本軍隊節節勝利勢如破竹的消息後,甚至還認為日本軍隊是在“解放”中國的平民,直到其作為軍部的特別技術顧問,再次踏上這片已成焦土的中國大地之前,仍舊認為自己和日本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

昭和18年(1943年)五月,大島忽然被兩個憲兵帶到了東京大學一座毫不起眼的辦公樓中,在一間辦公室內,大島見到了日本著名的物理學家仁科芳雄。

雖說二人所處學科領域完全不同,但作為晚輩,大島仍是對這位傳說中的學術泰鬥的親自接見而倍感受寵若驚,經過一番密談,大島得知,由於日軍在中途島、珊瑚島與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接連失利,美國已經掌握了太平洋戰區的製空權與製海權,就目前的戰勢而言,日本已經完全處於劣勢,麵對以中國為首的東南亞國家抵抗力量的大舉反攻與美國的節節緊逼,軍部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聽到這裏,大島明之介也是為之一驚,平時電台裏聽到的報紙上看到的總是日本又占領了那裏、又取得了什麼樣的勝利諸如此類過五關斬六將的消息,自己也一直以為日本一直在打勝仗,沒想到按仁科的說法,日本實際已經走到了戰敗的邊緣,這種消息若是傳出去,將會在社會上掀起怎樣的混亂?想到這裏,大島不禁又是一番疑惑,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地質學家,且與仁科芳雄素不相識,如此重要的軍國機密,這仁科幹嗎要告訴自己?而且還是特地派人把自己找來?

正在大島納悶之際,仁科芳雄終於道出了將其找到這裏的真實目的,在感慨了一通諸如皇恩浩蕩之類的屁話之後,仁科坦言,目前軍部急需一種新式武器來扭轉戰局,帝國空軍司令部以自己的一份報告為基礎批準了一個秘密計劃,代號為“仁方案”,目前方案的理論演算部分已經完成,已經初步具備了試驗條件,但此項試驗需要兩頓氧化鈾,而日本本土是沒有高質量鈾礦的,所以希望大島能夠為國效力,以自己對中國礦脈分布的了解,幫助日本軍部在中國大陸尋找鈾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