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顧雲來政令既改,徹底整肅城建局內部散漫混世的作風。城建局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氣象。
顧雲來也很快發現,這些人不是不能做事,是以前不願意去做,懶得去做。當然客觀條件也是重要的一方麵,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誰願意去做呢。顧雲來現在給他們創造了這種條件,同時握有他們的把柄。政工兩把抓,雙管齊下,自然就初見成效了。
這還隻是第一步,當他們各司其職的時候,顧雲來終於也有空閑去關注一下拍攝的進度了。
在片場,沈三子和戴天嬌的關係也突飛猛進。劉衝也隻能管他們不進行肉體接觸,兩個年輕人在一起正常交流和工作,他也沒有理由幹涉。
戴天嬌也漸漸開始展現出她的天賦和表演才華。老導演都毫不吝嗇地說,他帶過這麼多學生,戴天嬌是最有靈氣的一個。如果能經過專業培養和曆練,前途將不可限量。
有的人啊,就是老天爺賞飯吃。可是如果沒有沈三子的發掘,她可能就一輩子窩在鄉下了。所以戴天嬌現在對沈三子最多的還是感激之情,不敢越界。沈三子也能把持的住,這種時候,肉體接觸反而顯得很次要了。沈三子和她在一起,收獲的是真正的快樂。
沒想到拍攝過程如此順利,甚至是顧雲來最擔心的,沈三子和戴天嬌的關係也如此和諧。看來是顧雲來多慮了。這是一支高效專業的團隊,他們完全有能力完成這部電影的拍攝,不需要顧雲來把什麼關了。
沈三子還笑說,你們官場啊,多的是外行人領導內行人。指手畫腳的,把該做好的事情都攪亂了。你這副魔爪呢,就不要伸向我們演藝圈了。
說的很氣人,但的確具有代表性。有的人,就是什麼事情都想插一腳。不會對事情有什麼幫助,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顧雲來對電影隻是有一些初步的構想,類似於小說一類的語言和情境。而專業人士卻可以把這些付諸實現。小說和電影劇本,仍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
好在顧雲來隻是來瞧一瞧,沒有深度參與。從此,就徹底將電影拍攝的工作叫給他們了。自己呢,隻需要等待到時候看成片就行了。
也好嚐嚐坐享其成的滋味。不過電影方麵的成就,已經跟顧雲來的關係不大了。沈三子和老導演都說,這部電影可以衝擊獎項的。至於宣發,是次要考慮的東西。許多得獎的電影根本就不火。
“甚至都讓人看不明白對吧?我相信評委和觀眾始終都不是一個次元的。”顧雲來說。
不,但凡得獎的電影,表情達意都是非常直白的。唯有那些符合小眾審美的文藝片,才喜歡玩深沉與晦澀。否則那些靠胡七八扯的文藝品論家,就都沒有飯吃了。
這就很真實了。但通常呢,一個電影工作者是不會說出這種話來的。所以這話是沈三子說的,而他自己說自己是個商人。電影隻不過是他賺錢的工具而已。在這種程度上說,如果拍出一個不能賺錢的東西,對沈三子而言是狗屁不如的。
文藝片不是不能拍,可當作賺錢之外的興趣。首先要能給他自己美的享受。
也就是說,首先要能自嗨才行,悅人先悅己。都討不得自己的歡心,收獲再多的讚許又有什麼用呢。
許多導演都不乏自嗨式的作品,沉浸在自己的電影世界當中。別人看不懂,卻熱衷於解讀。
一萬種聲音出來,能有一個是導演的心聲嗎?也許那就是導演閑著無聊蹲坑時產生的靈感和創意,藝術家的信筆塗鴉,誰能知道他當時是喝高了還是怎麼的。
反正沈三子就服這種所謂的藝術家,隨便劃拉幾下就能掙錢。古時候那叫潤筆,一個筆墨的折舊費,好多人幾輩子都賺不來。其中當然不乏真有本事的。可真正不知所雲的也不少。藝術家尚不知所雲,那搞藝術收藏的豈不成了人傻錢多了?
沈三子他爹也玩收藏,但是和沈三子的脾氣一樣。凡是自己都看不懂的東西,無論你吹得多高,就是不收。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一副畫或者一副作品放在這裏,首先要賞心悅目才行。
實幹派要求的不是賞心悅目,而是順風順水。
顧雲來統籌了一下城建局可以籠來的業務,原來許多商人看重的並不是十裏鎮的鳥語花香,而是其中的潛在價值。對於商人而言,如果說一個美麗的地方沒有辦法轉化成財富,那它的美麗,就跟那些叫好不叫座的文藝作品一樣。藝術家在死前仍然在唏噓和哀歎,卻在死後,讓人發現了其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