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初,本為混沌,混沌後化陰陽,是以黑暗與光明。創世者以陰陽為本,金木水火土五行為輔,創造世間萬物。
無數年來,萬物皆遵循創世者所留創世法則,欣欣榮榮。隨著時間的演化,有少數種族沐五行之靈氣,得以脫離冥頑之胎,漸具靈智。在無盡的生死輪回之中,各個所具靈智之族所感覺到的,並非是對生的恩賜,而是對於死亡無盡的恐懼。為了擺脫這種無盡的命運,各種族窮其心智,欲尋找那超脫生死之間的境界——永生。
無盡的歲月中,各族或多或少都找到了一二方法,即是用五行之力來對抗生死輪回。雖不能真正達到那所謂的不死不滅之境,但這種使用五行之力的方法,不僅僅賦予了使用者極其強大的能力,還使得他們益壽延年、青春永駐。
有了這種實質的鼓勵,各個智慧種族對於永生的欲望便更加強烈,伴隨著探索的逐漸深入,漸漸的引起了創世法則的注意,起初為示懲戒,隻是降以閃電驚雷、雪雨風霜。但在這永生不滅的誘惑下,還又有什麼能夠阻擋這些智慧種族,而那些借用五行之力的佼佼者,這些小懲微戒於揮手間即可破去。
直至最後,各個智慧種族終於觸怒了創世法則,引發了第一次滅世天劫。麵對天地色變,各族據法力抗,怎奈在滅世天劫毀天滅地的力量下,陰陽不濟,五行混亂,即使各族修行已通神者,在其麵前不過是草芥螻蟻,頃刻間萬物成灰,就連縹緲的五行之氣都被硬生生抹滅。
第一次滅世天劫後幾十萬年,陰陽回周轉,五行方化生,萬物得有始。又幾十萬年,各族繁榮之貌已有當年之象,靈智得開者,數不勝數。然而世事皆輪回之理,後生複前人之途,又千萬年,第二次滅世天劫又至。
滅世天劫前後共三次,三次天劫後,創世法則受其反力而崩壞變的殘缺,再無能力降下天地大劫,五行之氣也傷其根本,一如風中殘燭,難以供養天地萬物。
後世,陰陽漸清,五行稍複,萬物又有生,也不知何時,人類始行於地。後有一人,名無,字涯,無人知其姓,此人不喜世俗紛爭,最好遊山曆水,四十載其心不變。
一日,無涯遊曆大川,見天**晚,便在山腰處尋得一山洞,待睡得一覺後,明日繼續觀賞,於洞中搬一塊平滑卵石作枕。轉身時被石下一物絆了一下,回首低頭一看,竟是一卷半埋於土石之中的玉製簡書,簡書露在外的部分看上去潤滑流暢,上麵並無任何捆綁之物,卻又合的嚴實無縫。
無涯心中甚為驚奇,這些年遊曆無數山水,見過的奇物並不算少,如此物品,方是第一次。想罷,便放下石頭伸手去撿,玉簡觸手溫潤卻又清涼,壓於石下不知何許年月,其上竟無半絲磨損之痕。無涯見現在外麵天色尚明,轉身朝洞口走去,本感覺打開玉簡會有些許困難,沒想到隻是輕輕一拉,玉簡便順手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