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軍堂擴充軍隊的提案,遭受到了文官們的一致反對。
財政大臣還是老套路,以國庫空虛,拿不出擴軍軍費為理由堅持反對。
周儒林作為內閣首輔,長期掌管遠東王朝的政務,他的理由倒是充分了許多:“前幾年的大旱,寒冬導致糧食減產,連年的戰爭也導致無數的田地荒蕪,現在農業生產急需恢複,如果現在擴充軍隊,青壯都進入了軍隊之中,那麼誰來種地恢複農業生產?”
周儒林作為一名老臣,雖然出身貴族但是對於遠東王朝也是鞠躬盡瘁,他常年執掌朝政,比皇帝龍寒和軍堂的一些人更加的了解遠東王朝的實際情況,所以他的發言不得不引起人重視。
聽到周儒林的一番理由,軍務總長楊嚴旭隻能退而求其次:“既然農業生產需要大量青壯,那麼我們可以縮減擴軍的規模,隻增加二十個旗團如何?”
“不行,別說二十個旗團,就是一個旗團也不能增了。”
麵對楊嚴旭的讓步,周儒林依然不鬆口,堅決反對擴軍。
“周大人,我知道農業生產需要青壯,但是我們軍隊的壓力也很大啊,如果不早做準備,那麼如果一旦爆發戰爭,我們以現有的兵力根本難以應付,如果真的到了那時候可就來不及了。”
“楊總長,也不是我周儒林為難你們,但是現在卻是不宜在征兵了,從八零一年到現在,三年過去了,我們經曆了大旱,寒冬,兵災,如果再不恢複農業生產,那麼明年我們隻能吃野菜了。”
“可是我們僅僅擴軍二十個旗團,每個行省半個旗團而已,這不多吧?”
周儒林此刻表現得無比的頑固,堅持不退步:“既然楊總長如此說,那我就得和你好好算算這筆賬,八零一年皇陵刑徒四十萬暴亂,雖然全殲他們,但是我們中央軍,禁衛軍損失了二十萬人,後來補充軍堂進行了募兵,從王京周邊五個行省募兵二十萬。”
說到這裏,周儒林看了一眼坐在哪裏的林川和林諾言,不過他們都麵無表情,似乎和他們沒有關係一樣。
“八零二年,中央軍追絞邢徒軍餘部損失了五萬人,北方軍和戎族的幾次小規模戰爭也損失了三萬人,鎮西軍和野蠻人交戰,損失了一萬餘人。”
“八零三年,遠東地區閃族人叛亂,遠東軍損失了五個旗團五萬人,在內地中央軍損失的更多了,足足十萬,五十六個行省守備部隊損失了三十萬。”
“今年王京之亂二十萬禁衛軍直接建製都打沒了,鎮西軍三十萬人現在剩下不足八萬,中央軍,內衛軍損失了少說也有十萬人吧,加上雨王龍景的叛亂,南方軍這一次招募二十萬人。”
周儒林目光從眾人的臉上掃過,提高了音量:“陛下,諸位大人,我們僅僅四年的時間損失了一百零六萬人啊!這不是一百多萬豬狗,而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他們身後更有上百萬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我想問問楊大人,你覺得我們遠東王朝還有多少個一百零六萬年輕人可以消耗?恐怕再來一次大規模戰爭,不需要別人動手,我們自己就滅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