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溪同誌生平(1 / 1)

李蘭溪同誌生平

(1917年5月——2000年10月)李蘭溪同誌原名李澤深,曾用名張魯川、荊山次郎等,山東省淄博人,1917年5月10日出生,1933年參加革命,1937年任中共山東敗濟線地下交通站長,1939年調淄川獨立營,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從秦皇島市體委黨委書記、主任崗位離休,行政14級,2000年10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83歲。李蘭溪同誌1933年在山東參加抗日民主先鋒隊和學生運動,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十餘次負傷,二等甲級殘廢軍人,頭顱中的彈片伴隨他一生。李蘭溪同誌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作戰、奮勇殺敵,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獲得很多榮譽。1941年在抗大一分校參加甲子山戰役中榮立一等功,被授予戰鬥模範;1942年至1945年在山東魯中軍區任武工隊長時,因戰功卓著,英雄業績突出,1944年被山東軍區命名為模範武工隊長,在山東《大眾日報》頭版刊登其英雄事跡。1945年2月10日當時延安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宣傳其英雄事跡,將其武工隊命名“李蘭溪武工隊”;解放戰爭中在“三野”參加淮海戰役、解放上海、嵊泗、舟山、大陳島等戰鬥中立功,被華東二線兵團授予“帶兵模範營長”稱號,榮立二等功;1949年10月至1952年9月在上海軍管會、吳淞要塞司令部、上海警備司令部兼任偵察、通訊、作戰三個科的科長時,因海上剿匪、破案有功多次受到“華野”立功、表彰、 題詞獎勵……1955年國家授解放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各一枚。1933年參加抗日學生運動1937——1938年,在山東省參加中共地下黨膠濟路地下交通站工作,任交通員、交通站站長1939年3月,曆任淄川縣獨立營特務班班長、分隊長、青年幹事、保衛幹事、特派員、泰山一分區除奸科幹事,泰安、萊蕪大隊特派員1941年1月——1941年12月,入抗大一分校學習,任分隊長。在曱子山戰役中被授予戰鬥模範,榮立一等功1942年1月——1945年8月,先後任魯中軍區武工隊大隊長、鐵道遊擊隊大隊長(津浦路中段和膠濟路)。1944年被山東軍區命名為模範武工隊長,在山東《大眾日4報》頭版刊登其英雄事跡。1945年2月10日,延安將其武工隊命名為“李蘭溪武工隊”,並在當時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上宣傳了其英雄事跡1945年8月——1945年12月,任泰山一分區炮兵營營長1946年1月——1947年3月,任特區獨立營營長1947年3年——1948年6月,任警一旅二團二營營長。1948年帶兵夜襲敵城,被山東軍區傳令嘉獎1948年6月——1949年4月,在華東局黨校學習1949年4月——1949年10月,任華東二線兵團一旅四團四營營長。在淮海戰役中華東二線兵團授予其帶兵模範營長稱號,榮立二等功1949年10月——1952年9月,任上海吳淞要塞司令部偵通科科長、巡防處參謀長。1951年海上剿匪立功,受到華東海軍通報嘉獎1952年10月——1954年3月,任舟山海軍海岸炮兵團第一副團長兼參謀長1954年4月——1956年3月,海軍第二速成中學學員。1955年被國防部授予解放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各一枚1956年3月——1957年12月,任公安軍內衛17團第一副團長兼參謀長1958年1月——1970年1月,任國防體育河北省航海俱樂部主任、秦皇島市體委副主任(市長兼主任)1970年1月——1972年1月,下放到五七幹校山海關回馬寨(文革期間被群眾組織錯誤地定為走資派,遭批鬥)1972年1月——1974年4月,被“解放”,任建材部秦皇島玻璃纖維廠革委會副主任、黨委常委1974年4月——1982年12月,任秦皇島市體委黨委書記、主任。1981年秦皇島市委為其徹底平反1982年12月離休1989年7月18日,經河北省委組織部批準,享受地、專級待遇。前言本書以李蘭溪同誌的真實經曆為主要素材,塑造了老一輩革命者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懷著崇高的革命理想浴血奮戰的英雄形象;解放後,為了社會主義建設艱苦奮鬥,彰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高尚情操。他們叱吒風雲的英雄業績雖然已成為過去,但我們不能讓英雄的精神塵封,這種精神仍將是鼓舞我們建設強大祖國的不竭動力。謹將此書獻給那些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裏,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流血犧牲的先烈們;獻給那些幸存下來在新中國建設的各個崗位上默默奉獻的英雄們!並以此來激勵和昭告後人: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正如列寧教導我們的:“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