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楊柏良 著
丁醜之秋,風雲驟變。日寇狂倭,侵我華漢。鐵蹄踏處,天昏地暗。泱泱大國,哀辱受難。三界蒙羞,乾坤失顏。山河破碎,生靈塗炭。軒轅血淚,遍地狼煙。草民奮起,英雄涅槃。
大清河從白洋澱方向逶迤而來,本來是東西走向,到官道村這裏卻拐了一個大彎,變成了東北西南的走向,並形成一個彎兜狀,官道村就坐落在大清河東岸的彎兜裏。據說官道村最早隻是一兩戶人家,因為大清河依官道村西邊繞行半圈,又有南北通衢的千年官道在這裏通過,久而久之官道村便成了遠近聞名的水旱碼頭,便彙聚了南來北往的人到這裏生活。這些外地人也融入了這一帶的生活習慣,包括語言的使用上也帶了濃厚的天津味道。官道村可以說是三百六十行,行行俱全。什麼劁豬的,宰羊的,打鐵的,販牛的,算賬的,說書的,看相的……還有專職要飯的各色人等應有盡有。各種行業還都有代表人物,而且都能以業為生,都能混飯養家,日久天長,官道村成了這一帶有名的大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