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造(二)(2 / 2)

其實卻洗講的東西,扶蘇也知道一些,扶蘇也在化學課程中學過:銅錫合金的話,錫的多少決定了青銅製品的硬度和強度,錫越多,青銅製品就越硬,但也變得更脆。而這精確的比例配合在現代更是得到了先進科學的有力驗證,而在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時候這些寶貴的經驗不知是秦國多少工匠用多少年的心血才總結出來的結晶。

這時,扶蘇身邊的向陽插口道:“既然是齊國稷下學者所著,那麼關東六國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為什麼關東六國對此法棄置不用,秦國視若珍寶呢?”

扶蘇說道:“這有什麼奇怪的?良臣得遇明主才能施展才華,關東六國要麼君昏要麼臣庸,即便有良策被束之高閣也不奇怪。在關東鬱鬱不得誌的人才,到我秦國來得到重用的,還少嗎?”

向陽深有體會,說道:“公子說的極是,向陽在齊國的時候,隻被看作是一般的劍客遊俠,至多充當看家護院的打手。來到秦國,得到公子的賞識,才一展所長~~”

扶蘇又問卻洗道:“那大秦竟無一處冶鐵嗎?”扶蘇記得自己在曆史書上的讀到過,秦國是有鐵製品的。

卻洗有些惶恐地答道:“小人不知道~”

這時,武庫令郜皓上前一步說道:“回稟公子,大秦的兵器全部都是青銅鑄造,所以關中的兵造並無冶鐵。據臣所知,治粟內史(掌管農業的中央官員)管轄下的一些作坊裏,到是有冶鐵的匠人,不過那裏做出來的鐵器都是些犁頭之類的農具~~”

工師卻洗趕緊陪笑道:“鐵,一般摻入一些其它礦石做成犁、鋤、鈀等農具了,我們秦國很少用鐵來做兵器的,主要是鐵太脆了,易斷易碎,不適合直接用於鍛造,就更別說用來製造兵器了。不過,在鐵兵器的製作上,關東六國比我們做的好些,但他們製做出來的鐵兵器和我們的青銅兵器一比,鋒利和耐久程度還是遠遠不如的!所以我們秦國才能以兵甲之利縱橫天下!”

扶蘇才明白自己原先的想法實在太天真了,煉鐵技術現在還處於初級水平,不知道是爐溫的原因還是鐵石原料有問題,總之一句話,以大秦匠師目前的技術水平隻能從鐵石中提煉出生鐵,這樣的生鐵太脆又易折,隻能鑄造普通的鐵製農具使用。 不過這也難怪,一項技術的革新,每一步都浸透著無數次失敗的探索和教訓,在煉鐵技術沒有取得突破之前,工師們繼續沿用已熟煉掌握的青銅鍛造術,對於在戰場上浴血撕殺的大秦將士來說,都是相當有好處的。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亙古不變的至理名言。而落後的原因有時卻是源於固步自封的沾沾自喜,整個兵造內的人流露出對青銅器的迷戀代表著整個大秦工師對未知領域的排斥,當關東的工師們開始探索如何將生鐵精加工時,曾經在這一領域遙遙領先的大秦卻落後了。鐵器取代青銅器是曆史的必然,不過,扶蘇安慰自己,也許現在還不是時候,隻要假以時日,秦國的工匠們一定能掌握先進的冶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