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生財有大道(2 / 2)

不,絕對不可以。

目光一轉,落到窗後的一張木桌上。上麵有一疊毛邊紙,一口石頭硯台,一支禿頭毛筆,一錠已經生了綠黴的墨……文房四寶。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在滿世界都是文盲,識字率不足百分之一的古代,知識就是力量。

高文的祖父和祖父的祖父在平涼府畢竟小有身家,中國人但凡有點身家,總會送子弟去學堂讀書,期盼家族中出個舉人狀元光耀門楣。所以,祖父是識字的。到了高文父親這一代,家道中落,受生活所迫,不得以吃了公門飯。至於高文,也很有可能繼承父親的職業。

吃衙門裏的公家飯也是要讀書的,否則你連官家的公文都看不懂,還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胥吏?

高文小時候也同其他胥吏的子弟一樣進學堂讀過幾天書的,當然,課程也僅僅停留在《百家姓》《千字文》的基礎上,做得能寫能讀就夠了。至於八股時文,也不用浪費時間。讀上兩年,就可以出師了。再念下去,那不是浪費錢財嗎?

如此,從前的高文也不算文盲,真論起來大約相當於後世小學畢業生的水平。

“隻要識字就好,否則別人問起來還真不好解釋。一個文盲突然滿腹經綸,能詩能文,還不叫人當成妖怪了。”高文心中暗想。

“好,就先幹回老本行,賺點錢再說。”

高文上一世的老本行是編輯,具體說來是綜合類社科編輯。當然,在市場化的今天,社裏也會出一些迎合讀者口味的東西,在職的時候他也出過幾本小說。

如果能夠寫幾本小說出來,或許能夠為自己掘第一桶金吧!有了起步資金,以後要再去幹別的也容易多了。

對於小說來說,明清兩朝是一個極好的年代。明朝自進入中期以來,社會承平已久,資本主義萌芽在富庶地區製造了大量的市民階層,市井文化開始萌芽。有錢有閑的百姓在解決了溫飽之後,對於精神糧食有強烈的渴求。於是,就出現了一批以《水滸》《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為代表的優秀文學作品。這四本書乃是明清小說的代表和頂峰,一本優秀作品的出現,下麵必然有一大批海量的小說為基石,用泥沙俱下來形容也不為過。

就高文看來,除了這四本小說,其他書其實並不怎麼樣。無論是懸念設置,故事推演還是細節描寫都非常粗陋,後世任何一本YY小說若是搬古代,都是男女通殺的神作。

自己隻需隨意抄上一本,想不出名發財都難。

明朝中期以來,士林風氣大變。對於通俗讀物的接受程度也高,並不以閱讀話本演義為恥,甚至對於閨惟男女之事津津樂道,當成一件雅事。有的人甚至直接動筆寫書出版,換一飯之資,或者純粹當成一種消遣,比如大名鼎鼎的《金瓶梅》據傳就是王世貞所著。

王世貞是誰,嘉靖年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太子少保,明朝詩壇後七子幹將,文壇領袖。和王世貞同時代的湯顯祖也是進士出身,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主事,不也寫下了《牡丹亭》這種在正統道德君子看起來誨淫誨盜的玩意兒。

此二人並不因為寫了這種東西而恥,反甚是得意。是真名士自風流,曠達瀟灑,不操常律。

可見,這個年代的社會風氣總體來說還是開放包容的。

既然如此,自己也可以走這條路的。好,我且做個明朝自由撰稿人吧,在沒有宣宣,沒有審核製度的今天,對於寫作著來說,真是一個黃金時代啊!

再說,後世的穿越小說中,不也經常出現穿越者抄襲以後人經典名利雙收,小弟納頭便拜的橋段。自己也不需想那麼多,隻需依照故事裏的主角那麼做就是了。

想到這裏,高文來了精神,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將隔夜的茶水倒進硯台裏,霍霍地磨起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