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碧血醫心(1 / 2)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誌,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淒愴,勿避險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節選《大醫精誠》)

古人有雲:不做良相,便做良醫。

中醫一道,自古有之,它不僅僅是一種醫道,更是一種天人之學。有那種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正因為如此,被現代之人披上了一種“迷信”的外衣,幾乎排斥在科學之外。

感慨之語暫且不說了,還是讓故事開始罷。

這是一座小鎮,名為白河鎮。青山環繞,白水東流。萬鬆嶺西南方向旁臥,白水河上石拱橋飛架。可謂人傑地靈,明清之際,曾出過十幾位狀元。便是現代,省裏那幾位有名的大官,也是從白河鎮走出去的。小小白河鎮古跡眾多,南有光和寺,宋朝建築,北有娘娘廟,唐時的遺跡。鎮內也多有古宅,風格迥異。加上民風古樸,熱情好客,近年來已發展成一處頗有名氣的旅遊景點。

且說白河鎮上有一家中醫診所,名為平安堂,坐堂者是一老醫,姓宋名恒字子和。這宋子和可是當地一位有名的老中醫,飽讀醫書,精通內、外、婦、兒、針灸諸科,是一位全能的醫中聖手。不僅是本地的患者,連本省的甚至外省的病家也多有來投。經他診治,每有奇效,聲譽日隆。

宋子和的醫術來自家傳,宋氏乃是中醫世家,並且曾出了個傳奇式的人物,那就是宋子和的祖父宋景純。知道竊國大盜袁世凱是怎麼死的嗎?傳說 就與這個宋景純有關。宋景純當年行醫北京城內,曾在享譽中外的同仁堂大藥房裏坐過堂,在北京城裏有很高的知名度。宋家有一祖傳的秘術--回陽九針,可令那垂死之人起死回生。據說有一次宋景純行在山東道上,遇一溺水之人,其家人在下遊找到此人時已在兩天之後了。當時身體雖未壞,卻是氣息全無,皆認為已是死了,忙著準備後事。正好被那宋景純看見,說了聲“尚可救!”隨施以回陽九針之術,竟將那人救活了來,曾轟動一時,傳那宋景純有活死人之術。也是那溺水之人命不該絕,沒有徹底死透,遇以宋景純施神針救之,否則那真正的死人是救不過來的。

當時中國的政局混亂,軍閥割據。為了照顧大局,國父孫中山先生將本來屬於自己的大總統之位讓給了那勢頭正旺的袁世凱,希望袁氏能就此扭轉中國目前的亂局。可是那袁世凱當了幾天大總統覺得不過癮,便想做一回黃袍加身的皇帝夢。結果此舉引來了全國上下一片聲討兵伐,令那袁世凱坐在龍椅上惶惶不可終日,驚亂之餘,急火攻心,氣惱而病。這下可忙壞了那班“禦醫”們,投方下藥,百法不效,立時群醫束手。

無奈之下,隻好另尋名醫。那班“禦醫”們將北京城內所有的名醫過了一遍篩子,鎖定了五位名醫,最終單單選取了宋景純。那宋景純接到“聖旨”,心中卻是一動,不顧日後可能遭受全國人民的漫罵,欣然而往。

進了紫金城,宋景純見到了那位大頭“皇帝”,一番望聞問切之後獻上了一張方子,留下了一句,“照此方連服十劑,可保皇帝龍體安康!”說完,提了皇家的賞賜,嘴角帶著一絲詭秘的微笑出紫金城而去。

因為是請的外麵的醫生,那班“禦醫”們也自不敢隨便投藥送於“皇帝”服了,先是查驗了一遍方藥,見皆是清心泄火的寒涼之藥,與袁世凱的急火攻心之疾也自對症,於是放下心來照方投藥。說也奇怪,袁世凱連服了宋景純開的兩劑湯藥之後,病情竟然大有好轉,“龍顏大悅”,追賞黃金百兩。此時全國各地“兵亂”四起,皆來討閥他這個竊國皇帝。那袁世凱重抖精神,調兵遣將,開始著手平息“叛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