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科級的台階有:政協聯工委主任--人大主席--鄉鎮長--鄉鎮黨委書記。如按正常台階升遷,由一般幹事到黨委書記,十五年能爬上去就是很幸運了。
一個縣的縣級領導一般為五十人左右,每年約有2~4人退出縣級領導崗位。而正科實職黨政一把手約三百人,如空缺的縣級崗位全部從本縣正科實職中選拔,每個正科實職升副縣級的概率為1/100。由於年齡等方麵的限製,鄉鎮黨委書記繼續升遷的黃金時間隻有幾年。況且,升任副縣級的,還需要有在兩個不同鄉鎮任黨委書記的經曆。因此,對大多數鄉鎮黨委書記而言,這個職位已經到頂,被稱之為“天花板”幹部。
那些衝出“天花板”的副縣級幹部的仕途又將如何?那就是在副縣級崗位上可以讓你幹到退休,而且還要沒有脾氣。
當然,這其中也是有變數的,變數有正常變數和非正常變數之分。正常變數是積極的,如某人在醞釀提拔時沒有發現問題,公示時被檢舉揭發得以糾正,這是正常變數。非正常變數包括四種情況:一是個別領導打招呼,因壓力導致的變數;二是候選人托關係,找門路,礙於情麵導致的變數;三是為達不可告人的目的,一些人亂告狀、告惡狀,組織上怕承擔風險而導致的變數;四是選任出發點的變數。一些人將權力作為個人資源,與候選人作近期或遠期交易。鄉鎮領導要在眾多候選者中脫穎而出,必須經曆許多台階,還要經曆許多變數。按照正常程序,要攀上縣級領導層是難上加難,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繞開這一個級別了。
如果想在鄉鎮脫穎而出就必須另辟蹊徑,一是招考。招考是選拔年輕幹部最為便捷的方式。現在地市一級都建有人才儲備庫,以備急時之需。如果通過了基層的鍛煉,而且做出了成績,通過招考就可以上升一個台階。
二是下派。下派的優點就在於打破傳統上的論資排輩和逐級提拔的框框,因而具有年齡上的優勢。三是經過團委升任。《黨章》第五十條規定:“團的縣級和縣級以下各級委員會書記,可以列席同級黨的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的會議。”該規定實際上就是讓團委書記跟班學習,通過耳濡目染,學會決策和處理問題的技巧,為盡快進入縣級班子儲備力量。
四是特殊需要。按照規定,在縣級班子的六個副職中,必須有一個是非中共黨員,有一個是三十五歲以下,有一個是女性,如某人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也就有希望進入縣委的班子。
就是上述四條捷徑,還是不足以滿足縣級班子對人才的需求,由於各縣均看重有鄉鎮經曆的幹部,這就需要從鄉鎮黨委書記當中遴選。鄉鎮黨委書記提拔到縣級崗位上來,必須具備三個方麵的條件:
一是自身條件:包括品德、學識、政績等三個方麵。
二是人緣:人緣包括兩個方麵。一是自身的活動能力,在領導圈子裏結交的寬窄。人緣關係廣泛,民主推薦的傾向性就大;關係狹窄,就有可能被忽略。二是有政治背景的親朋好友,同學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