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石牛觀(1 / 2)

話說當時湘陰縣尚屬長沙府,地幅遼闊,多水而少山。其中有一座小集鎮,坐落於湘江之畔,稱作望江鎮。小鎮處水域水流平緩,又有一個小小的泊船碼頭,平素往來在湘江河裏南來北往的商貨船隊常常在此靠岸休整,讓小鎮成為十裏八鄉熱鬧繁華的所在。

出鎮子西南四五裏,有一座石牛觀,原是本地規模最大的一處觀廟。傳說大清順治年間,湘江河裏有一條數丈長的大黑魚成精作亂,每每乘著狂風驟雨上岸攝走沿河百姓家的牲口孩童為食,望江鎮人口眾多,受禍害最深。

就在這時,有一位雲遊的道士來到望江鎮,聽聞此事後,宣稱有法子除掉黑魚精。道士領著鎮上鄉民在鎮外一處枯井邊用石頭雕鑿了十多頭石牛石羊,大小和真牛真羊一般無二。

等到又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黑魚精果然上岸來到鎮上覓食,道士便做法念咒,枯井邊那些石牛石羊居然化為活物,鳴叫不停。黑魚精被動物叫聲吸引,來到鎮外牛羊聚集之處,半空中張開血盆大口狠,將牛羊吸入腹中。道士見黑魚精中計,立即撤去法術,牛羊頓時又在惡魚腹中化為石頭。

十餘頭石牛石羊遠比同等數量的真牛真羊沉重得多,黑魚精不堪承受,癱在地上不能行動,狂風驟雨也隨之消散。

道士隨後帶領鄉民趕到枯井邊黑魚精受困之處,用火油柴草將魚精覆蓋燃燒,大火直燒了三天三夜,腥臭之氣數裏之外可聞。等到火熄煙散時黑魚精早已屍骨成灰,唯有吞入腹中的石羊石牛遺留在灰燼之中。大害既除,鄉民們正要感謝那道士,誰知那道士早已飄然而去,不知所蹤。

後來鎮上百姓籌資在遺留石牛石羊的枯井邊建了這一座道觀,稱作

(本章未完,請翻頁)

石牛觀,以此銘記雲遊道人利用石牛石羊除去黑魚精的恩德。每逢四時八節鄉民都要來觀裏進香禱告,所求所願居然十分靈驗。於是這石牛觀名聲逐漸傳揚出去,竟然成了十裏八鄉香火最盛的觀廟。

直到三十多年前,長沙及嶽陽一帶漲大水,洪水幾乎漫過河堤,情勢危急。有人傳說石牛一類可鎮河止水,於是鄉民們便把石牛觀那遺留的石牛石羊全部推入河中填鎮河眼。

後來洪水果然退去,隻是石牛觀沒了石牛石羊之後,百姓祈求也不再如願,香火也就漸漸衰落,駐觀的香火道人失了供奉紛紛另謀生路,道觀從此無人看管,到如今便成為一處荒涼破敗的所在。

大概在前幾年,鎮上來了個外地道人,白日裏在街市上給人算命卜卦批八字,夜間便在這破落的清泉觀落腳安身。這道人約摸五六十歲,身量矮小削瘦,道號叫做什麼已經無人記得了,隻因他左腳微微殘疾,走起路來一瘸一拐,每每別人笑話他時,他便自嘲是路麵不平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