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苑》轉(2 / 3)

戒備

夫國之大務,莫先於戒備。若夫失之毫厘,則差若千裏,覆軍殺將,勢不逾息,可不懼哉!故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遊於鼎,亡不俟夕矣。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又曰:“預備無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蠆尚有毒,而況國乎?”無備,雖眾不可恃也。故曰:有備無患。故三軍之行,不可無備也。

習練

夫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戰,是謂棄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然則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然後習之,或陳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卻之,別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萬人,可教三軍,然後教練而敵可勝矣。

軍蠹

夫三軍之行,有探候不審,烽火失度;後期犯令,不應時機,阻亂師徒;乍前乍後,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斂無度;營私徇己,不恤饑寒;非言妖辭,妄陳禍福;無事喧雜,驚惑將吏;勇不受製,專而陵上;侵竭府庫,擅給其財。此九者,三軍之蠹,有之必敗也。

腹心

夫為將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無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無爪牙者,如饑人食毒物,無不死矣。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謹候

夫敗軍喪師,未有不因輕敵而致禍者,故師出以律,失律則凶。律有十五焉:一曰慮,間諜明也;二曰詰,誶候謹也;三曰勇,敵眾不撓也;四曰廉,見利思義也;五曰平,賞罰均也;六曰忍,善含恥也;七曰寬,能容眾也;八曰信,重然諾也;九曰敬,禮賢能也;十曰明,不納讒也;十一曰謹,不違禮也;十二曰仁,善養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國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謀,自料知他也。

機形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順也;以智克智,機也。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勢,三曰情。事機作而不能應,非智也;勢機動而不能製,非賢也;情機發而不能行,非勇也。善將者,必因機而立勝。

重刑

吳起曰:鼓鼙金鐸,所以威耳;旌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以威心。耳威以聲,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嚴。三者不立,士可怠也。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心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善將

古之善將者有四:示之以進退,故人知禁;誘之以仁義,故人知禮;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勸;決之以賞罰,故人知信。禁、禮、勸、信,師之大經也。未有綱直而目不舒也,故能戰必勝,攻必取。庸將不然,退則不能止,進則不能禁,故與軍同亡。無勸戒則賞罰失度,人不知信,而賢良退伏,諂頑登用,是以戰必敗散也。

審因

夫因人之勢以伐惡,則黃帝不能與爭威矣;因人之力以決勝,則湯、武不能與爭功矣。若能審因而加之威勝,則萬夫之雄將可圖,四海之英豪受製矣。

卷二

兵勢

夫行兵之勢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勢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風氣調和;地勢者,城峻重崖,洪波千裏,石門幽洞,羊腸曲沃;人勢者,主聖將賢,三軍由禮,士卒用命,糧甲堅備。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勝敗

賢才居上,不肖居下,三軍悅樂,士卒畏服,相議以勇鬥,相望以威武,相勸以刑賞,此必勝之征也。士卒惰慢,三軍數驚,下無禮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敵,相語以利,相囑以禍福,相惑以妖言,此必敗之征也。

假權

夫將者,人命之所縣也,成敗之所係也,禍福之所倚也。而上不假之以賞罰,是猶束猿猱之手,而責之以騰捷;膠離婁之目,而使之辨青黃,不可得也。若賞移在權臣,罰不由主將,人苟自利,誰懷鬥心?雖伊、呂之謀,韓白之功,而不能自衛也。故孫武曰:“將之出,君命有所不受。”亞夫曰:“軍中聞將軍之命,不聞有天子之詔。”

哀死

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饑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三 賓

夫三軍之行也,必有賓客群議得失,以資將用。有詞若縣流,奇謀不測,博聞廣見,多藝多才,此萬夫之望,可引為上賓;有猛若熊虎,捷若騰猿,剛如鐵石,利若龍泉,此一時之雄,可以為中賓;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為下賓。

後應

若乃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先動後用,刑於無刑,此用兵之智也。師徒已列,戎馬交馳,強弩才臨,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敵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身衝矢石,爭勝一時,成敗未分,我傷彼死,此用兵之下也。

便 利

夫草木叢集,利以遊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前林無隱,利以潛伏;以少擊眾,利以日莫;以眾擊寡,利以清晨;強弩長兵,利以捷次;逾淵隔水,風大暗昧,利以搏前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