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又名聖弗蘭西斯科,華僑稱為三藩市,市區麵積116平方公裏。是美國西海岸瀕臨太平洋的重要海港,是金融、貿易和文化、旅遊的名城。它位於加州海岸一個狹長半島的尖端,東臨舊金山灣,西濱太平洋,北隔金門海峽和對岸的半島相望。東邊有海灣大橋和奧克蘭相接,西邊有金門大橋和北方的另一半島相連。圍繞著舊金山灣的大大小小城市與有霧都之稱的舊金山合成所謂的灣區。灣區的南方有聖荷西和帕拉阿圖等著名都市,史丹佛大學和矽穀即是在此區;東方為奧克蘭和柏克萊大學的所在。整個灣區的交通四通八達,非常便利。
舊金山是加州的重要港口城市,住著來自各個國家的人民,各種文化在這個都市彙流著。華人在舊金山市的總人口中占有百分之十二,黑人也占有同樣的比例,另外有少數的菲律賓人、日本人、尼加拉瓜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越南人和薩摩亞人。
在澳大利亞還是深夜的時候,舊金山隻不過是下午時分,陽光懶洋洋的潑灑在市區的各個建築物上,街道上的各種膚色的人來往不絕,熱鬧非凡。
一艘扁圓銀亮的飛船悄無聲息的從天空出現,飛船的底部張開一個小口發射出了一道牽引光線,將著名的金門大橋輕易的就扭成了一座高高豎起的奇怪建築,當然來往的車輛再也不能通過了。
紐約,自由島,自由女神像,號稱永不熄滅的火炬被突然出現的飛船整體切割帶走了,這是代表美國的標誌建築,“被一個野蠻的強盜搶走了”。隻留下一個失去手臂的女神無力地看著天空,仿佛在無言的呐喊著。
華盛頓,華盛頓有許多紀念性建築。離國會大廈不遠的華盛頓紀念碑,高169米,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乘電梯登上頂端可把全市風光盡收眼底。傑弗遜紀念堂和林肯紀念堂等也都是美國有名的紀念性建築物。華盛頓紀念碑是為紀念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的,它位於華盛頓市中心,在國會大廈、林肯紀念堂的軸線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底部麵積為39平方米,高169米,紀念碑內有50層鐵梯,也有70秒到頂端的高速電梯,遊人登頂後通過小窗可以眺望華盛頓全城、弗吉尼亞州、馬裏蘭州和波托馬克河。紀念碑內牆鑲嵌著188塊由私人、團體及全球各地捐贈的紀念石,其中一塊刻有中文的紀念石是清政府贈送的。紀念碑的四周是碧草如茵的大草坪,這裏經常會舉行集會和遊行。
在總統官邸白宮的正南方向,綠草成茵,華盛頓紀念碑拔地而起,高聳入雲。它的金子塔式小尖頂,是華盛頓的製高點。無論你以任何交通工具,從任何方向來到華盛頓時,首先映入你眼簾的就是這座用來紀念華盛頓偉業的紀念碑。這座華盛頓的標誌建築,整個碑身上沒有一個字母,仿佛在告訴人們,華盛頓一生的偉業是難以用文字來表達的。
而僅僅在自由女神失去手臂的兩分鍾以後,這座著名的建築物就被完整的搬到了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