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讓蒙武給了小男孩幾個刀首幣後就把小孩打發了,心中卻對紙條上所寫的話很是在乎,送信的人竟然付出了一錠金子為代價,把信交到自己手上,第一說明對方的身份很敏感,害怕別人會知道,第二說明這紙條上寫的東西很可能是真的,有人會在那三個地方對付自己,看來這一路並不太平啊!
熬過了漫長的冬季,春天姍姍遲來,冰雪消融,草生藻榮,一年一度的春泛使滹沱河看起來綠濤洶湧,水勢湍急。
趙括等人在滹沱河岸邊打量著,隻見河水之上非常熱鬧,舟船穿梭往複,行人都在兩岸等著擺渡。
趙括見滹沱河的渡口如此模樣,對紙條上所說的伏擊放鬆不少,這個地方非常不適合伏擊,兩岸都有趙國的駐軍,不到一百裏就是趙國北疆的軍隊駐地,如果說有人在這個地方伏擊趙國的權貴,那絕對是沒有長腦子。
趙括本想去看看小老弟李牧,後來一想還是算了,他不應該打擾人才的成長,如果因為他的出現而讓李牧的人生軌跡有大的改變,那就得不償失了。
“蒙武,渡河後找個地方落腳,準備一些東西後進山。”趙括一眼望去,滹沱河北岸百裏之外有一座山,那座山倒也有名,乃是三國名將趙雲的家鄉——常山,隻是這個時代沒有人知道罷了。
蒙武對行軍打仗雖然不太感興趣,但也不是白癡,聽了趙括的吩咐,問道:“君上,我們為什麼要進山?直接渡過易水不是更好嗎!”
趙括解釋道:“如果要直接渡過易水,勢必要走中山,中山的地形非常複雜,路途難行,遠不如常山好走,俗話說寧走十步坦,不踏一步險,走常山看似繞遠,其實能省下半月左右的時間呢!”
蒙武恍然大悟,道:“這就是欲速則不達吧!有時候總是要迂回前進才會達成目標的。”
趙括對蒙武不太熟悉,但是蒙武兩個兒子,蒙恬和蒙毅的大名卻如雷貫耳,正所謂愛屋及烏,趙括對蒙武的重視,完全是因為那還沒有影子的兩個曆史名人,細想想還真是好笑的很呢!
“說的好,你就是比扈輒要強啊!扈輒那個家夥凡事都不經腦子,教訓他多少次了也不聽,小武記得遇到事情多想想,凡事三思而行。”趙括雖然比蒙武大不了幾歲,可以趙括的前世今生的經曆來教訓蒙武,倒是綽綽有餘了。
“君上說的是,小武記在心裏了。”蒙武被趙括誇讚了幾句,臉上露出喜色,隨即就把喜色壓下去了,他知道自己還差得遠呢!
一陣急驟的馬蹄聲掩蓋住了滹沱河的波濤聲,直奔滹沱河的南岸而來,須臾,近百名頂盔貫甲,體型彪悍的騎兵將士穿過河邊的薄霧,奔馳到了岸邊。
騎兵中,有一個體態健美,英姿勃發的將領在快要撞到趙括等人的時候,一提韁繩,翻身羅馬。
趙括一看來人,禁不住心頭的狂喜,道:“你怎麼來了?”來者非是旁人,正是趙括剛剛想到的李牧。
“大哥。”李牧走到趙括身前,一頭拜下,道:“天見可憐,小弟終於見到了大哥一麵。”
趙括一把拉起李牧,拍了拍李牧的肩膀,道:“行啊!小子長的比我都高了,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眼前的李牧雖然臉上的變化不大,可身材遠比當日在邯鄲時要雄偉的多,骨架壯了,肌肉也發達了,看起來就像是剛剛成年的老虎一樣。
李牧迎著清涼略帶水氣的河風,眼眶不禁有些濕潤了,眼前的趙括可以說是他李牧的再生父母,對他的栽培無法用言語表達,更讓李牧覺得感動的是,趙括從來沒有把他當外人看,對他像是對待親弟弟一樣,讓他如何不感動啊!
趙括見李牧真情流露,心中也很是不舍,深吸了一口氣道:“大哥也是怕打擾了小弟的功業啊!!我在邯鄲都聽說了,小弟做的很好,在北疆人們提起小弟的名字,都是豎大拇指稱讚啊!還望小弟再接再勵,早日成為我大趙的頂梁柱……”
“小弟的些許成績哪裏能離開大哥的教誨啊!如果沒有大哥就沒有小弟的今天,大哥今天說什麼都不能走,小弟一定要跟大哥把酒言歡才行。”李牧不等趙括答應就讓人把趙括的行李等物件往碼頭下麵搬。
趙括見不答應李牧,李牧絕對會發脾氣,再說他也確實想跟李牧交流交流,既然李牧找上門來了,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