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認為,現今世界的文化格局是‘西方文明最終戰勝了東方文明’,其實這種說法是極為不正確的。因為千百年來,東方人對於‘統一’的向往,遠遠要比西方人更加強烈。西方人在戰爭勝利後往往喜歡掠殺,而東方人則更加強調同化。沒有東西方文明之間的幾次交流與碰撞,人類社會可能根本發展不到今天的地步。為了迎接宇宙時代的來臨,人類必須首先結束內耗,實現‘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新局麵。
這種統一的局麵能維持多久?未來的事情很難說,畢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很多時候是要看機緣的。隨著人類宇宙版圖的持續擴張,很難保證不會再出現分裂的狀況。相信那些現在還躲藏在黑暗深處,苟延殘喘的野心家、守舊派以及極端主義者都會一個一個慢慢跳出來,抑或者找機會一起跳出來。正是由於全世界人民一致行動開拓宇宙的呼聲,才讓古向海有機會順勢完成統一;同樣的,一旦宇宙版圖的擴張達到一定程度,使人類重新隔離分散之後,再一次的分裂也將不可避免。
以上這些整體宏觀分析,令李元開的眼界陡然開闊不少,原來人類世界後來所發生的分裂,也早已被古向海預言到了。
在談及‘黑暗是宇宙的本色’一段時,古向海又解釋說:“我第一次講這段話其實是在自己很年輕的時候,當時也就是十幾歲,對很多事物還不能完全理解。我隻是單純的道出了這個世界的真實狀態,在宇宙裏更多的顏色是黑暗而不是恒星的光輝,所以在大尺度上光明贏不了黑暗。還好在某些局部地區,例如說在地球上就不是這樣。在這裏黑與白是平分秋色的,有甚者光明還要占據一些優勢,因為即便在黑夜當中,天上還會有月亮與那麼多星星給我們引路。雖然恒星也終有燃燒殆盡的一天,我仍然希望自己是那顆最亮的星星,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
“說的太好了,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一顆耀眼的星星呢。”李元開雀躍道。實際上,這時候他已經被古向海侃得有些暈了。
古向海則顯然說得很盡興,又極力煽動道:“光靠一顆星星是照不亮夜空的,情願燃燒自己而照亮別人,這樣的‘星星’自然是越多越好。不過,最近我也在思考另一個問題,‘如果沒有了黑夜,人類究竟能否繼續生存?’恐怕這樣也會與‘沒有光明’最終產生相同的後果。”
“這個……”李元開一下子被問住了,呆呆地想了半天才嘟囔著回答:“也對,畢竟人類是一種既怕冷又怕熱的動物。”
“‘即怕冷又怕熱’?你這種說法還真是恰到好處。”古向海狡黠的一笑,似乎與李元開的這些對話,頓時令他年輕了不少。‘老頭子’鉚足了勁兒,打算一口氣把自己的理念都講出來:“所以說單純的黑與白、善與惡,抑或是左與右都不適用於人類,我們的社會並非二元世界,而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奇特中性結構,這倒是很容易令人聯想起‘中庸、和諧社會’的說法。”
“那為何到後來,‘中庸’反而被某些人變成了‘平庸’,而‘和諧’也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解釋為‘妥協’了呢?”李元開似乎也進入了狀態,思維敏捷、口齒伶俐地提出問題道。
“看來你對這些東西也有所了解。”古向海依然慈祥地笑著說,“俗話講‘大道不稱’,很多東西是不能言說的,一旦講出來就不靈驗了。就好像古代的專製帝王,他們總是明麵上假裝仁義道德,舉著‘儒家’實際暗地裏卻推行‘法家’,搞所謂的‘外儒內法’。人們總是嘴上善心中惡,掛羊頭賣狗肉,喊著‘中庸’做‘平庸’,打著紅旗反紅旗。”
李元開突然間接了一句話道:“這也是人性使然,對吧?”兩個人又都會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