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後,又稱“西太後”、“那拉太後”、“老佛爺”,死後清朝上諡號為“孝欽慈禧太後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總共25字,為有清一代皇後身後哀榮之最。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慈禧太後是滿洲鑲黃旗人,其家庭屬葉赫部。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員。玉牒(皇族家譜)呼記載是“葉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有姓無名。乳名那拉氏,故稱葉赫那拉,徽號慈禧太後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鹹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同治帝立,尊為聖母皇太後,尊號為慈禧太後。在清文宗駕崩於避暑山莊後,治喪期間因與慈安太後分住煙波致爽殿東西暖閣,故也被稱為西太後。
葉赫納拉氏的起源據葉赫那拉·根正說:“關於葉赫那拉氏的起源,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元末明初時,已在葉赫河建立了葉赫城的葉赫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氏族發生了一場戰爭,當時,愛新覺羅家族的頭領為了使葉赫那拉氏臣服,就指著大地說道:‘我們是大地上最尊貴的金子!’而葉赫那拉的首領聽了一陣大笑,他指著天上的太陽說道:‘金子算什麼,我們姓它!’葉赫那拉氏最後打敗了愛新覺羅,成為當時東北最大的一支部落。”據史料記載:葉赫那拉氏是滿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較早的姓氏之一。葉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時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墾達爾漢,原姓土默特。葉赫那拉氏的始祖,原來是蒙古人到扈倫部,他招贅在那裏,那拉的意思就是愛,他領有其地,並成為一國,因為他的國是在葉赫的河邊建立的城市,所以叫葉赫那拉氏。葉赫那拉氏是滿族八大姓氏之一,其中也先後出過許多文豪武將,如曆來被譽為“清初學人第一”的滿族傑出文人納蘭性德就姓葉赫那拉。但真正使葉赫那拉揚名天下的,當屬葉赫那拉氏的三位皇後。“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氏,乳名蘭兒,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台惠征女。1851年以秀女被選入宮,號懿貴人,因得鹹豐皇帝寵幸,1854年進封懿嬪。1856年生子載淳。次年進位為“儲秀宮懿貴妃”1861年8月,鹹豐帝病死熱河,遺詔立載淳為皇太子,繼承皇位。並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人為“讚襄政務王大臣”輔政。年號“祺祥”,尊生母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後”同年11月,那拉氏與恭親王奕欣發動政變,將八名“讚襄政務王大臣”分別革職或處死。改元同治,那拉氏實行垂簾聽政,實際控製了國家大權。
1873年,載淳成年,那拉氏宣布撤簾歸政,但仍陰持朝柄。次年,載淳病死,那拉氏立宗室載湉繼承皇位,年號“光緒”,複行垂簾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