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版權聲明:
作者:陝西師範大學2015級畢業生吳凡,專業:材料化學兼修漢語言文學。
由於是處女作第一次發表便直接表明身份以防侵權,未經同意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二、書名構思:
本準備以《明玉》為名寫完整個明朝的曆史但處於畢業期時間等等原因都不允許,倉促之間便選取最為了解最具爭議的南明時期,命名為《南明玉碎》、《南明演義》,而《“四國”演義》隻是利用斜意借助《三國演義》的知名度來吸引讀者。
三、寫作目的:
(一)為南明時埋沒的英雄誌士祭文(文中會有90%以上原創詩詞,轉載需要標明來源,不可作為商業用途)
(二)為漢文化複興添上一筆韻色
(三)為友誼送上弱冠之禮、為師恩送上解惑之禮、為親情送上育人之禮、為愛情送上青澀之禮(書中史料查不到的曆史人物字號和虛構人物皆會由本人以周遭親朋好友的名字為源而定)
四、作品曆史背(和諧)景:(南明時期,1644-1683年)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曆史更是一幕幕戲劇的重新演繹,隻是悲劇、喜劇的性質在不斷的顛倒!以下是曆史中奇妙的“四國”現象:
(1)南明時期:(本作品的曆史背(和諧)景)
政權:明朝大順大西大清
矛盾:前期以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為主,後期以民(和諧)族矛盾為主
階層:地主農民農民異族地主
南宋、南明皆有“南”,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有南明的存在?而且我上大一的時候百度“南明”二字時,驚奇的發現“南明”竟然是敏感詞彙,直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太大改觀,不信你可以試試搜索或者嚐試建立“南明貼吧”,會得到“抱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本吧暫不開放”的字樣!
南宋是大宋的延續,而南明是大明的後繼,二者中的“南”皆是史學家強加上去的。宋朝(北宋)被金(女真族)所“滅”,被迫遷都重新建立政權南宋(此政權建立在原宋朝國土之上非流亡政權),而明朝(可否被奉為“北明”呢?)雖然被李自成農民起義所擊垮,但其勝利的成果卻被大清(後金、女真族)所竊取,於留都(南京)建立新政權南明,二者如此驚人的相似後者卻一直淹沒在曆史洪荒之中不為人知。
南明時期範圍目前史學界有觀點不一。起點論:①以甲申年丁未日(1644年3月19日)大順軍攻克北京城為起點;②以留都南京為都城,弘光政權的建立為始。終點論:①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②李來亨夔東十三家茅廬山戰役結束③1683年鄭克爽投降。而本作品將以起點①、③終點為線路而寫,采取“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傳統敘述方式,從明、清、順、西四個角度分別闡述曆史,由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四個方麵分析。
(2)三國時期:
政權:漢朝魏國蜀國吳國
矛盾: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階層:均是地主階級
《三國演義》其實也是可以稱作“四國演義”,即漢(作者始終奉行以“漢”為尊宗旨,全書中皆有表現之處)、魏、蜀、吳,很多人都會忽略掉漢室正統,其實漢王室的存續是一條隱線貫穿整個作品,當你仔細回想時發現三國中的“三”不過是古代三七之數的習慣性表達而已,真正意義上講是“四國”。而這個時期的主要矛盾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但是這四個政權形式均是地主階級,實質是不同的地主精英之間的內鬥,黃巾起義的果實赤裸裸的被地主精英階層無情地掠奪,農民是徹頭徹尾的棋子不曾有任何的翻身,而農民起義隻不過是一個王朝更名改姓的導火(和諧)索罷了!
(3)民國—抗日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