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造景(二)(1 / 2)

“啊!那可實在是求之不得的。我曾經聽王道長講過,水先生還是這一領域的大專家呢,能得到水先生的指點那肯定是獲益非淺的。”我誠心誠意地說道。

“嗬嗬!也沒有王道長說的那麼曆害,我也就是一向對這方麵的事很感興趣而已。你也知道的,我們妖精沒別的長處,就是壽命很長。壽命一長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自然會有更多的時間來慢慢觀察和學習,天長日久的,自然而然地就會積累下相當的經驗,也會有了自己的一點獨特見解。”水先生笑嗬嗬地對我說道,言語之間倒也沒有過份的自謙。

“就先說一說我剛才所說的‘曲’和‘純’的所謂兩字訣吧。‘曲’自然是指這上山的道路小徑設置得迂回曲折,蜿蜒盤旋的。一處勝景,遠觀近觀從不同的角度觀之,都能呈現出頗為不同的雅態,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若是道路設置得太過平直,就會讓人從美景旁邊匆匆一掠而過,所能觀賞到的,也隻能是局限於景點的某一個片麵某一個角度,這可以說是一件非常暴殘天物浪費資源的事。用如此手法處理的話,再好的景致此時也難免變得呆滯單薄,蒼白無味。要知道觀景最講究的是遠近相為襯托左右互為掩映,這樣眼前的景物才能體現出變幻無窮,搖曳多姿的自然立體美感。而要實現這一切,全須仰仗觀景路徑的合理規劃和設置。這可是在造景之中能起到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手法。嗬嗬!不可不察不可不察。”水先生笑著對我說道。

“唉!細細想來的確是這麼一個道理。水先生你可真一言就切中了事情的關鍵核心,三言二語之間就將這件事的關鍵剖析得一清二楚的,實在是讓人大為歎服。我看現在社會上的某些有錢人,為了附庸風雅,他們也愛營造園林什麼的。隻是最終也隻能花上大把的錢,購來一大堆名貴的花草樹木,怪石奇石之類的糊亂堆砌一氣。這樣的做法,自然是難以能夠整弄出一點什麼稍有格調品味的景致出來。為此我還常常感慨今人不如古人呢,現在看來其實也並非今人就肯定不如古人,隻是現如今人心多流於浮躁,做什麼事情都不肯再靜下心來去慢慢體味罷了。嗬嗬!‘曲’字訣是受教了,下來還得有勞水先生再和我講解一下何謂‘純’字訣。”此刻我對水先生胸中的學識已經是十分歎服,情不自禁地以十分恭敬的態度向他繼續請教。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水先生突然吟讀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來。

“這是晉朝陶淵明寫的桃花淵記開首的一段。說的是武陵捕魚人因為迷路誤入世外桃源,被小溪兩旁桃花林美麗的景色所深深地陶醉。”我對水先生說道。

“你說得對,其實在這段話裏我們已經可以很好地領會到‘純’字訣的意景了,桃花林的美麗迷人就在於‘中無雜樹’這樣四個字的表述上。試想一下,如果在一片桃樹林當中間隔著還參雜著其他的樹木的話,我們將看不到那完整成片的,仿如雲蒸霞蔚一般豔麗花海了,那麼整個的景象肯定將會大打折扣再也不現那種動人心魄的吸引力了。我們眼前這片山崗的景致,說起來無非是我仿效陶老先生的桃花源意景而已。但此地不似桃花源有可行舟的溪流,水少而奇頑之石甚多。所謂寒梅須伴頑石,此乃千古定論。因此我就試著在這片山崗上遍植寒梅,數年下來,遂成今日之景致。“水先生對我說道,言語中充滿著自豪自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