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年深冬,明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一日早朝退後,看著時辰還早,便對身旁的大太監付寧說:“快給朕更衣,隨朕去太子府看看太子,你不必宣旨通傳,也別讓鑾駕都跟著,就你一人隨朕去。”,付寧忙說道:“奴才遵命!這就給萬歲更衣、備馬!”。付寧伺候朱元璋多年,很是能領會皇帝的用心,自從太子朱標至陝西視察新都選址回來後,因路途上過於勞累,回朝後又忙著操持新都承建事宜,便染風寒一病不起,已臥病在府兩年有餘,皇帝對太子病情關切至極,時常召太醫問詢太子病情,今日更是不知多少次親臨太子府來探視了,付寧一邊手腳麻利的伺候著朱元璋更衣,一邊輕聲對身邊的小太監交代著讓宮門外備好馬匹。
朱元璋提倡節儉,厭煩鋪張繁瑣,出宮門跨上馬就朝太子府奔去,付寧緊隨其後跟著,相距不過一丈餘。沒一會便到了太子府府門前,朱元璋下馬把馬繩遞給付寧,朱元璋拍了拍袍襟,拾階邁退就往太子府進,付寧接過馬繩利索的把馬匹縛在府門束馬柱上。“恭迎萬歲!”太子府執甲侍衛見皇帝駕臨,忙不迭跪下行禮,“皇上您慢點!小心這門檻。”付寧快步上前側身虛扶著朱元璋,等皇帝先邁進大門才跟在後頭進府。朱元璋穿過花廊前廳,廊上早已伏滿行禮的奴才和婢女,來到朱標太子居住的臥室外,朱元璋駐足一抬手,身後付寧高宣一聲:“皇帝駕到!”,緊接著沒一會,臥房門從裏打開,“太子妃呂氏恭迎聖駕!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內眷太子妃呂氏領著眾奴婢給皇帝行禮,朱元璋滿臉凝重神色,輕說了句:“起來!”抬腿走進了臥房,來到太子臥榻前。
重病在身的朱標正發著高燒,常常陷入昏迷,不醒人事,此時迷糊中還掙紮著想要坐起身來,伸著手臂嘴裏喃喃的細聲說到:“父皇恕罪,兒臣未能起身迎駕...”,朱元璋上前握著朱標的手說到:“你有何罪?快快安心躺著!”又把朱標的手臂塞進被窩裏蓋好。“唉!是父皇沒照顧好你啊!讓你過於勞累政事,這麼多年來沒讓你好好歇著,怪朕!”,朱標有氣無力掙紮著說:“父皇不可自責,兒臣為父皇分憂,為江山社稷出力,理所應當,更何況兒臣身為太子,更應為眾兄弟和朝臣的表率。可兒臣這病恐一時難愈...”,“好!好!你別說話,父皇知道你純良敬孝,友愛懷柔,這些年你為江山社稷出謀出力,盛德聞四海、傳中夏,父皇的江山不能沒有你輔佐,大明的江山社稷不能沒有你,安心養病,國事就放下吧,這是父皇給你的旨意,你別再為國事勞心。”朱元璋說完竟流下兩行老淚。聽著兩父子病榻上的對話,也引得太子妃和一眾奴婢輕聲抽泣起來,臥房內一時竟是一片哀戚之聲。
付寧看著臥室內這氣氛,再讓皇帝待下去怕是會令朱元璋傷神傷心,忙上前勸說朱元璋:“皇帝當注意龍體,太子此時需靜養方能恢複得快,皇帝還是先回宮吧?”,朱元璋聽著這話有道理,這麼哭哭啼啼的令太子費神勞心,便起身說:“朕今日留在太子府用過午膳再回宮,朕即來一趟,要考察一下皇孫的功課,允炆呢?”,朱元璋說完又望著病榻上的兒子一眼,拭幹眼淚朝門外走出去。太子妃呂氏一聽皇帝要找皇孫,問皇孫的功課,忙跪地回稟:“父皇,這時辰早課已結,允紋恐已在後花園玩耍了,父皇稍歇,我這就讓人叫他來。”,朱元璋頭也不回的說了聲:“不必了!”,出門踏雪徑直朝後花園走去。一進園門,朱元璋遠遠的便聽見小孩子的一片喧鬧聲,循聲走過去一看,昕德亭下的空地上一少年正在舞刀練功,皇孫朱允炆和兩個小男孩正依著亭欄在拍手跳腳的叫喊著,“賢哥哥真厲害!一會教教我們!我們也要學!”,朱元璋也不由得駐足細看了起來,隻見少年手裏的刀舞得剛勁渾熟,招式雖大開大闔,卻有模有樣,顯然是一套常習的刀法,而少年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少見的狠勁,顯得格外英氣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