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岐山派(1 / 2)

無邪的心,能否在這亂世紅塵中,永不染塵?

漫漫的路,又是誰?陪你一起見證繁華凋落?

這是一個被滾滾紅塵淹沒的故事,在記憶深處被掩埋,被遺忘,最終如同櫻花一般緩緩消逝。如果是讓你為心愛的人死去,你可會選擇答應?

也不知是多少年前,時天下人尊崇道學,不知是何許人也,從道家《道德經》中竟是參悟出一套修習法門,借以修心養性,久之竟能與天地合一。不但能延緩壽元,更能接天地之氣,騰雲駕霧也不在話下。

而後人更以為以此修習能達長生之門,永存時間,一時修真之風無比盛行,如此往下幾百年間,雖未能參透甚麼長生之法,卻衍生出了各種厲害法術。諸如隔空探物,駕虹飛天等等。凡人見之便以為得道成仙。

此都為閑話,直說是修真路上,個人立意不盡相同,有人借匡扶正義以修養身心,從而得道。而有人就並沒有太多顧慮,行事張揚,憑各類法術殘殺無辜生靈者也大有人在。如此在其後百年內,修真界便一分為二,一為正道,另一便被稱作魔道。

正魔兩派矛盾不斷,更有甚者,一個意見不合就拔刀相向,然魔道中人行事惡劣,不如正道中人為伸天下大義為己任,魔道也就漸漸式微了,更是在其後的正魔大戰中,正道一舉攻破魔道老巢,將魔道中人鏟除得幹幹淨淨。

正魔大戰何等慘烈暫且不提,隻說是血流成河,屍骨成山也不為過,在這場大戰中,一向被正道中人尊為領袖的門派岐山派更是聲名大振,其中高人無數,道法精妙,正道領袖的位置也就更加穩固,天下正道之中無一派可比。這一個悲慘而心酸的故事便在這岐山派中開始。岐山山派因建派岐山而得名,但若說岐山,恐怕這偌大的天下,沒有其他的山川能與之相比了,岐山之外被十二副峰環繞,號稱十三洞天峰。這十二副峰雖無比壯觀,但其靈秀峻險都比不上岐山主峰的。

岐山主峰上終年如春,各種奇珍異獸數不勝數,靈氣無比濃鬱,或許這與岐山派這正道領袖的位置也大有幹係。岐山無比險惡,說成猿猱愁攀亦不為過,此山上上下下就一條路可行,山下也有平民百姓,在這山腳打獵種地以求生計,在這種‘仙人’居住的地方,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他們也都見怪不怪了,像什麼長腳的蛇啊,會飛的靈貓,但如讓他們說這山上是什麼模樣,恐怕沒人說得清,因為這唯一上山的路,也是凡人無法攀走的。於是這唯一一條上山的路也便有了名字,稱作‘謹仙路’。

大名鼎鼎的岐山派便在這岐山山頂,峰頂之上常年被彩霞環繞,猶如人間仙境,在這萬仞之巔,也不知道從何處來的水流,在岐山門前奔流,最終如一掛銀河之水直泄山澗,聲震萬裏。水流激起的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道道彩虹,無比絢麗。

岐山山頂有一巨大石碑,上鐫刻三個大字‘岐山派’,其下便是繚繞與雲霧之中的建築物,隻說這岐山派不止實力與其他教派不同,但是這建築也與他們大相徑庭,別的教派肯定是建一宏偉大門,以彰顯氣派,可這岐山派的大門還沒有門前的四座石獸雄壯,隻見得四座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橫亙門前,模樣栩栩如生,如不走近看,你覺看不出來這竟是石獸。在這四座石獸之後才是岐山派的大門,比尋常大戶人家的大門大不了多少的山門,顯得格外古樸,雖不宏偉,但卻沒人敢小看岐山派的實力。

從山門進去之後便是一個寬敞的廣場,廣場之後便是岐山派第一主殿泰宏殿,在往後分別是執法殿,守靜堂,三清堂,膳食堂及門下弟子住所。此刻太陽剛剛升起,照在這岐山之上,顯得是那樣恢弘,恐怕仙境也就這個模樣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