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這是什麼山,為什麼它長著雲啊?”一個小男孩指著遠處高聳入雲的山,搖著小腦袋。
“我的傻孫兒,山怎麼會長雲呢?這叫君山,因為太高,高到爺爺這麼大歲數了都還沒有見過它的山頂,沒見過它的全貌呢,因為太高呀,它的山頂在雲的上麵,被雲擋住了,說雲是它長,其實還真有幾分道理,方圓千裏,就這麼一座山,不管晴天還是雨天,雲一直都在,還是我的寶貝孫兒聰明。”
“就是!我是最最聰明的。君山也姓君,我也姓君,它是我們的親人嗎?”
“親人?是啊。。。它是我的親人啊。。。”老者歎了一口氣,輕輕的撫摸著孫子的頭,眼直直地望著遠處的君山,“親人。。。”又歎了一口氣。
遠處巍峨卻看不到山頂的山叫君山,地處天元大陸最東麵的君山帝國的最東麵,它占地百裏,直直地刺入雲層,雲層以上,終年雲霧繚繞,沒有人見過它的全貌,更沒有人登上過它的山頂,所有想去一探究竟的勇者,攀登到雲層處就再也不能往上半步。據親曆者言,到達雲霧處,會伸手不見五指,即使將雲霧吹散,不到一半的呼吸的時間,雲霧就會恢複如初,不能前進分毫。即使帝國的最強者,也隻能止步於此。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本沒有君山,是君山帝國的開國皇帝——君山大帝用大神通,將君山從地底長出,直刺雲霄,是君山大帝的登仙階梯,更有傳說:君山之中有君山大帝所留的君山大藏,傳承大藏者,不光能一統天下,更能步君山大帝之路,羽化成仙。多少人為之趨之若鶩,人來了一波又一波,又走了一波又一波,都是徒徒走一遭,惺惺然空手而回,漸漸地來的人越來越少,到後來就再也沒有人來了,慢慢的這座威名赫赫的君山,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到現在這傳說都幾乎被世人所遺忘,大家隻知道在君山帝國的東側海邊,有一座高不見頂的山,叫君山。
離君山南麓約五十裏,有個小村子,村名叫傍山村,村裏總共十來戶人家,都姓君,是一族人,都以狩獵、打魚為生,大家雖說生活過得清苦,但是相親相愛,相扶相持,村子裏充滿著歡歌笑語。剛才對話的祖孫倆,住在村裏祠堂隔壁,說是隔壁,其實是隔籬,祠堂和他們家就一籬之隔,爺爺叫君善,是傍山村的村長,也是族長,是這個村子最年長的,村裏的大大小小的事都得他拿主意。四年前,君善的獨子在一次狩獵的過程中,遭遇凶獸,僥幸從凶獸的利爪中逃回村子,但受了重傷,一年後傷重不治,身亡。兩年後,君善的兒媳,因傷心過度,也隨丈夫而去,留下現在5歲的兒子君義與他相依為命。
“爺爺,我要聽君山的故事。”小君義纏著君善。
“昨天不是剛聽過嗎,怎麼又要聽?”君善坐在磨前,握著小刀,在小一塊青色的木板上刻著什麼,稍抬頭望了一下孫子。
“君山的故事好聽,爺爺再講一遍,爺爺再講一遍。”
君善拗不過孫子,手裏繼續忙著,嘴裏講著君山的故事,小君義,趴在磨台上,雙手托下巴,聚精會神地聽爺爺講故事,一會君山的故事講完了。
“爺爺,你不是說咱們帝國有很多人都會飛,也有很多會飛的寵獸,他們為什麼不飛上去看看君山長什麼樣呢?”君義的小眼睛閃著光。
君善好似有些不耐煩,輕拍了君義的小腦袋,“爺爺也不知道呀,小君義快點長大,到7歲就能去拜師修行啦,以後也能飛,會飛了以後小君義自己上去看看,但別忘了帶爺爺也飛上去看看喲。”君善停下了手裏的活,把青木板上的木屑吹掉,然後用衣袖擦了擦,遞給君義,“小君義,來,看看,喜歡嗎?”
君義接過木板,看到木板上有一條龍,活靈活現,“很好看,爺爺,這是什麼?”
“這是青龍,這塊牌子叫護身牌,保佑小君義,開開心心的,快快的長大。”君善望著孫子,眼中充滿著寵愛的神情,“別跳啦,別跳啦,來來來,別在腰間,就不會丟啦。”君善拉住捧著牌子,高興得活蹦亂跳的孫子,將護身牌別在了君義的腰間。
“爺爺,我去找小海玩啦。”
“去吧,別淘氣。”
“哦~~我是君山大帝,小海我來了~”君義拿起身旁的一根小竹竿,擺了一個出劍的造型,應聲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