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短短的前言(1 / 2)

人類文明向來是由河流造就並孕育的,對於農耕民族而言,河流衝刷出了平坦、肥沃的土地;對於遊牧民族而言,河流旁邊的水草異常茂盛,當然,飲水方便也是其中一個因素。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黃河、長江都孕育出了光輝燦爛的文明,因此,有人說,如果沒有河流和湖泊就不會有人類,這個論點很有意思。

目前有一種共識是:生物的祖先來自******。人們猜測,大概四億年前,有一部分生物從海裏“爬”了上來,這部分生物成為陸地生物。他們當然不會無緣無故地爬上來,有一種普遍的說法是:大陸合並,海岸線減少造成沿海棲息地減少,令生物們不得不爬上來。這種說法趨向於漸變論,目前大部分人都認為比較合理。生物們登陸的過程經曆了漫長歲月,從水棲到兩棲再到陸棲,有些蛇鼠兩端、舉棋不定的家夥則保留了兩棲的習性,比如青蛙的祖先,或者說,青蛙的祖先登陸較晚。總之,生物們上岸是被逼的。

上岸之後,大家要學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學會在陸地上呼吸氧氣,然後是適應陸地環境。沿海的生存空間越來越擁擠,那些已經適應陸棲生活的生物們隻好向內陸遷移,他們漸漸喝起了淡水。那時候,陸地上水量充足,河流湖泊星羅棋布,來自天上的降雨量巨大,先上岸的植物們已經為動物們營造好了舒適的生活環境,大家你吃植物、我吃動物,快快樂樂地生活在一起。

拜植物們所賜,空氣中的氧氣濃度相當的大,空氣超級新鮮,生物們體內的細胞迅速生長,龐然大物漸漸出現,恐龍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們一代比一代魁梧,直到一顆超大隕石撞擊地球的那一天。所以,我就在想,如果讓您的孩子每天都背著個氧氣罐呼吸高純度氧氣,那麼他的個頭會不會大大增高呢?

雖然曆經磨難,生物們的腳步依然頑強地前進,流星撞地球、洪水、冰川時代、大地震、造陸運動..災難一波接著一波,這些災難在毀滅生命的同時,也促進了幸存者們的發展,災難對環境的改變使生物們不得不調整自己以適應環境,而這個調整,正是我們所說的進化。

生物出現至今,大概經曆了38。5億年的時間;4億年前,我們的祖先才從海裏爬上岸;700萬年前,在非洲,降雨量的減少和空氣溫度的下降使熱帶雨林的麵積逐漸減少,剩餘雨林中的高度擁擠令生物們難以生存,於是,一群生物來遷移到了廣袤的草原上,開始了新的生活,非洲南方古猿出現,隨後,這些古猿開始拉幫結派並分化成很多支,其中的幾支,由於學會了直立行走而進化成了人科動物。

草原上的生存環境要比熱帶雨林惡劣,加上周圍資源的日益減少,那種飯來伸嘴的日子已經過去,尋找食物的活兒越來越需要技術含量,人科動物們不得不想辦法解決餓肚子的問題,大腦的使用使他們的腦容量日漸擴大,腦瓜子也越來越聰明,直到200萬年前,有些人科動物用起了工具,而150萬年前,則有人科動物開始製造工具。

工具的使用和製造,標誌著人類進化邁入新的紀元,人科動物得以逐漸進化成人。關於人類祖先的源頭,目前存在兩種學說:一種是非洲中心說,一種是多源進化說。

持有非洲中心說的人認為,人類進化過程中,經曆了兩次大遷徙,第一次是200萬年左右,非洲直立人開始向四周遷徙,遷徙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為什麼要遷徙這麼遠?我們更不曉得,要知道那時候世界上總共就沒有幾個人,即便非洲那一塊地的生存環境出了問題,逼著大夥遷移,那也沒有必要跑這麼遠吧。唯一的解釋是,當時地球上發生了大的災難,這個災難很可能與冰川時代的到來有關係,溫度的下降促使人們向四處遷移。第二次遷移,是10萬年前,非洲智人開始四處遷移,所到之處替代了原來的直立人,這些智人進一步進化,終於成為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