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武德三年
地點;大唐國都長安郊外以北十公裏處。
自從唐高祖李淵起兵平定天下,取國號大唐,國都定都於長安,長安隨之成為整個中原乃至整個天下的中心。
不僅是權利與財富的中心,也是眾多武人一展拳腳的中心。
長安做為曆史最為悠久的千年古城,曆經了千年的擴建與修建,就算是當權者本身,也無法窺視其全貌。
有多少故事乃至傳奇,在這裏開始又在這裏結束。
最終又留下了多少耳熟能詳令世人膾炙人口的傳說,已經無法統計。但可以知道的是,不管有多少故事乃至傳奇,在這裏結束,終會有新的故事乃至傳奇在這裏開始。
延續舊的傳說,為傳說翻開新的篇章。
話說在這長安郊外以北出了城門十公裏處,除了密密麻麻動植物外,還有一處鮮為人知的禁區。
步入禁區,隻見禁區之內隻有一座外表看似有十二層樓,實際確隻有五層,高達二十米的紅樓。
而在這紅樓周圍除了有一牌樓外,就沒有第二座人為建築,一眼望去顯得紅樓如此單調,其牌樓中央上刻有三個大字“登天樓”。
在這個皇帝自稱天子的年代裏,敢用“登天”二字做名,就顯得此樓並不像表麵看上去的那般平凡與簡單。再加上此樓方圓數量已被大唐朝廷劃為禁區,雖沒有重兵把守,但也能想到此樓必定是朝廷所屬機構。
就算不理解此樓名字的含義,隻要是能登上頂樓,往南望去,就不難發現登天樓所處之地,乃是長安郊外數十裏之內地勢最高之地。
隻要站在頂樓,就可把大半個長安城盡收眼底。
這雖然也是此樓取名登天樓的原因,但這並不是主因……
登天樓之內,連接樓層與樓層的階梯上,有一個中年男子正在其間悠閑上行,兩手各拿一個酒葫蘆,口中念念有詞。
樓層間的守衛恭敬道;“國師大人,李大人以恭候多時,大人請……”
守衛打開最後一扇通往頂樓的大門,隻見頂樓之內,隻有一位白發男子,身著白袍,並隨著開門聲,白發男子放下了手中的空酒碗,收回他剛剛還遠在東方的視線,麵向中年男子道;“袁大人真是日理萬機,不僅時常受殿下召進官見駕,昨日更是與秦王一同踏青。”
中年男子笑道;“我就是一個閑人,那像李大人這般身負重責,為大唐的江山社稷操摔了心。”
說完不等其開口,中年男子打開了自帶帶有藍色花紋且製作精良酒葫蘆,倒滿兩個酒碗道;“這是昨日秦王賞賜的好酒,乃是灑都上貢的極品,今日前來就是想與李大人共飲幾杯。”
白發男子拿起酒碗小飲幾口,直道好酒丶好酒,並叫待女端上幾盤下灑點心,道;“在這等遠離繁華之地,要想喝上這等好酒,一年也不見得有幾次。”
在大唐唯一合法的天文機構,就當屬太史局。而這登天樓就是太史局設在長安郊外唯一的辦事處。而太史局最高長官名為太史令,其職掌是“觀察天文,稽定曆數”。而更具體的負責者人,是太史局之下的兩名“司曆”,他們的職責是“掌國之曆法,造曆以頒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