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自由是光明的基礎。果然如預言所說,秋女俠的見識完全在我等之上。這樣想起來,當時我們三個人的努力也就不是白費的了。”安祿山心悅誠服地道。
“如果我沒有猜錯,天尊應該就是安祿山。你所說的三個人,應該就是李隆基楊玉環和你。天尊以為我也會象世人一樣,聽到你的名字就嗤之以鼻。其實天尊錯了。中華古史,最自由的時代,莫過於大唐。而大唐,最自由的時代莫過於玄宗。從安祿山做節度使的那一刻開始,中華古史就揭開了新的麵紗。無論漢族還是其他民族都不再盲從,人們都在進行新的思考,發生新的碰撞。此後一千五百年,自由的思想一直在蒸蒸日上。人們的生活被自由所包圍。所謂當時的禮教,不過是因為原本的道德已經不能完全掌控人們的生活,所以不得不用這種新的思想來進行約束。而禮教在此後的千年之中,雖然一再被皇帝和知識分子提起,卻從來也沒有真正進入所有老百姓的生活。當然,自由本身對於黑暗的選擇也讓很多老百姓痛苦不堪。他們忍受不了眼前的黑暗,於是回頭重新選擇禮教,也曾經出現過整村整村的人被禮教控製的情況,但這樣的村莊畢竟是少數。有唐以來,一直共存著兩個主題,自由和禮教。就是禮教本身,也存在著自由的部分,那些風花雪月的詩詞歌賦,哪一首不是提倡禮教的知識分子寫的?朱熹說,存天理,滅人欲。他所說的‘天理’,其實叫做‘天欲’。也就是上天要讓我們烏七嘛黑的時候,大可以胡天胡帝。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朱熹的真實含義是,人是受老天眷顧的,所以是自由的,但是不能自由得太過分,不要因為自由而失去原本應該擁有的東西。”秋瑾繼續道。
“如此說來,那禮教也是一個好東西了?那革命黨為什麼又要反對禮教?”我不由好奇地問道。
“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前麵說過,光明的基礎是自由。而禮教的基礎是教化,也就是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向每個人的思想發起進攻。這樣一來,你想給人家自由,卻采用一種限製人家自由的方式。就好比美國人希望別的國家自由,於是就把不願意自由的人殺了。要知道,選擇不自由也是自由的一個部分,因為那是人家自己選擇的。當然,選擇不讓別人自由,又是另外一回事,跟自由是背道而馳的。但無論禮教還是美國,都已經違背了自由的真實含義了。”秋瑾這番話說下來,我們都不由暗暗咋舌。秋瑾的時代,又哪有一個強橫的美國了。不過她既然這樣說,那就姑且聽下去吧。她說的還是在理的。
“不過秋女俠,我還是有一個疑惑。當日我在範陽盧龍,似乎已經達到了女俠所說的這種自由的境界。但為什麼還是失敗了?莫非,沒有武力,自由真的就不存在了?但我當時也是有武力的呀。”安祿山忽然有些不明白起來。
“這個道理其實也很簡單。中山先生說過,共和的國家分為三個階段:軍政、訓政、憲政。也就是說,自由在最初,必須由武力來保護。武力指向的人,便是那些對自由懷抱著陽奉陰違的高端勢力。當時的範陽盧龍,你給的自由太強大了,強大到你的敵人可以輕易地組織起來,消滅民眾的自由。自由是給民眾以機會,而對於自由的反麵,永遠不能給他們以機會。在自由的國度裏,每一個試圖消滅自由的人,都會打著自由的幌子,然後把他們自己武裝起來,集中消滅真正的自由。當時的範陽盧龍漸漸就被這些人控製了。尤其是你千防萬防,就沒有防備到自己的兒子。在任何一個自由的國度裏,自由的兒子都是暴政的發端,也是陰謀的發端。如果沒有一個機製製約這些人,自由必然要逐步喪失,最終蕩然無存。所以,當時你的失敗就在於沒有對身邊的人形成強大的製約,給了他們危害自由的機會。”秋瑾侃侃而談,而她每說一句,安祿山的麵色就肅穆一分,顯然說到了他的心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