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凡不動聲色地一路看過去,當看到一幅字時停了下來,然後對陳觀瀾說道:“陳老板,請拿這幅字來看看。”
“好的”,陳觀瀾馬上把書法拿出來,攤在兩人麵前說道:“這是乾隆時期的宰相劉羅鍋劉墉的真跡,請鑒賞,嗬嗬。”
楊逸凡和關小悅仔細觀看,關小悅問道:“宰相劉羅鍋的電視劇很火,沒想到他的書法也寫得這麼好。”
楊逸凡笑道:“劉墉的書法可不簡單,他和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稱為清四大家,可不是浪得虛名之輩。”
關小悅和陳觀瀾都很是吃驚,陳觀瀾問道:“聽楊先生這麼說,看來你對劉墉很了解啊?”
楊逸凡說道:“劉墉,字崇如,號石庵、青原、日觀峰道人等。山東諸城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長於顯宦之家。他的祖父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是雍正二年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劉墉於乾隆十六年,也就是他32歲的時候中的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上加太子太保。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諡文清,人亦稱劉文清。
“劉墉是清朝乾嘉時期的政治家,還是著名書法家和詩人。 劉墉書法開始的時候從趙孟頫、董其昌入手,又喜好蘇軾的筆意,曾潛心研習《閣帖》,對唐、宋諸家並六朝碑版無不臨習。擅長楷書、行書,同時也能寫榜書和小楷。他喜用硬筆短毫,書法豐腴淳厚、落落大度,體現了他一生的襟度。劉墉一生書法曾經數度變化,年輕時珠圓玉潤,中年筆力雄健,到晚年則趨於平淡。對他的書法有肉多骨少的看法,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精華蘊蓄,勁氣內斂,有綿裏藏針的妙處。其書法理論,散見於他的《學書偶成》詩30首中。
“麵前這幅書法就是劉墉在中年時期所作,初看圓潤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的確是他的真跡無疑。”
關小悅和陳觀瀾聽完後,全都佩服不已。關小悅轉頭看著陳觀瀾問道:“陳老板,這幅字要多少錢嘛?”
陳觀瀾連忙說:“關小姐說哪裏的話,陳某出於對關小姐和楊先生的尊敬,也非常想和二位交朋友,劉墉的這幅字就贈送給您了,請您笑納。”
關小悅馬上反對:“這怎麼行啊,這麼貴重的東西我怎麼能……”
陳觀瀾問道:“莫非關小姐看不起陳某?”
這下輪到關小悅說客氣話了:“哪裏的話啊陳老板,俗話說無功不受祿……”
陳觀瀾不愧是精明的人,馬上說:“我沒別的意思,就當是交您這個朋友的見麵禮,這總可以了吧?”
楊逸凡看到推辭不掉,就對關小悅說道:“關小姐,既然陳老板這麼有誠意,我看就恭敬不如從命吧,嗬嗬。”
陳觀瀾笑道:“楊先生說得太對了,這是我的一片心意,請關小姐萬勿推辭,收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