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而外,餘大成還作了另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一開始,梁廷棟原本是想把袁崇煥“夷三族”,要把袁崇煥全家,母親的全家以及妻子的全家都處死。餘大成知道後,跑去威嚇梁廷棟,他說:“袁崇煥並非真的有罪,隻不過建奴圍城,皇上震怒。我在兵部做郎中,已換了六位尚書,親眼見到沒一個尚書有好下場。你做兵部尚書,怎能保得定今後建奴不再來犯?今日誅滅袁崇煥三族,造成了先例,建奴若是再來,尚書大人,你就不顧念一下自己的三族嗎?”
餘大成的一番話著實把梁廷棟給嚇著了,他連夜跑去與溫體仁商量,這才使得袁崇煥免去了被誅滅三族的刑責。
錢家修是負責監察查核軍務的兵科給事中,他和餘大成一樣,都是為了給袁崇煥鳴冤而不畏刀斧挺身而出的人。
為了給袁崇煥羅織罪名,禦史曹永祚忽然聲稱捉到了奸細劉文瑞等七人,自稱奉袁崇煥之命通敵,送信去給皇太極。崇禎下令將七名奸細交給錦衣衛押管,然後命諸大臣會審,但誰也沒想到,第二天辰時,諸大臣會齊審訊,錦衣衛卻報稱:七名奸細都逃走了。
事情是怎麼回事在那兒明擺著,誰都心中雪亮,八成是曹永祚知道崇禎決心要殺袁崇煥,因而為了拍馬屁,迎合崇禎,就安排了七名假奸細來誣陷袁崇煥,但不知如何,部署無法周密,預料眾大臣會審一定會露出馬腳,於是崇禎就吩咐錦衣衛將七名奸細放了,更可能是悄悄殺了滅口。
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敢於說出來,敢於公開質問皇帝的卻隻有錢家修一人。錢家修上奏疏質問崇禎,他言道:“嗟嗟!錦衣何地?奸細何人?竟袖手而七人竟走耶?抑七人俱有翼而能上飛耶?總欲殺一崇煥,故不惜互為陷阱。”其中又替袁崇煥進言:“方天啟年間,諸陽失衛,山海孤寒。當此時誰能生死忘心,身家不顧?獨崇煥以八閩小吏,報效而東,履曆風霜,備嚐險阻,上無父母,下乏妻孥,夜靜胡笳,征人淚落。煥獨何心,亦堪此哉?毋亦君父之難,有不得不然者耳。”
崇禎被錢家修質問的無辭以對,不得不批答:“批覽卿奏,具見忠愛。袁崇煥鞫問明白,即著前去邊塞立功,另議擢用。”
兵部現在成了遼軍總部,人也都換了,而就在這非常時刻,他們三個力挺袁崇煥的人卻成了兵部的座上賓。這意味著什麼,成基命久曆宦海,其中利害自然深知。如果僅僅是他一人,那不論遼軍對他如何恭敬都還有的可說,但他們三人聚在一起,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是有意,還是無意?如果是無意,成基命卻總覺得不對勁,但如果是有意,那袁崇煥到底想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