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處世當應做英雄(2)再遇冤家(1 / 2)

而活動照舊進行,氣氛似乎被子龍的歌聲所感染,周圍村落的人都趕過來了。

子龍真是有點後悔,幹嗎那麼顯風頭?這倒好了,明天騎馬猛衝就是,早點甩開認識自己的人。但與主人家等男人們聊的話題卻是他所感興趣的,是與那些飽食無憂在一起所不能知道的元朝百姓生活。

元朝在子龍心目中很強大,可沒想到元朝北方百姓幾乎是曆代以來最窮的。話題最先是由羨慕開始,幾個當家的男人坐一塊,一人道:“還是山裏的捕獵戶好啊,打多少東西自己才知道,差發又不多……”

另一人馬上給剛才的人使眼色,招待子龍的主人笑道:“沒事,沒事,來來,喝酒。”

子龍不知道什麼是差發,可馬上知道是元朝群眾發泄對當今政府的不滿了,為了更好地融入他們的集體裏,裝出一副可憐的嘴臉道:“我十二歲進怯薛的奧魯營,如今才從怯薛裏回來呢……這年頭,沒什麼仗打,就沒什麼錢去孝敬上司……唉,整天被上司當孫子使呢……不就回來了嘛……現在,以前說上的媳婦,都不知道還能不能討回來呢……哪地方不是有苦處?”

然後,趁著酒勁,主人的話就開始倒了:“……這些年,真個不想養馬了。原先,太宗之時是馬牛羊皆百匹取一做差發,不足百者也取一,後來是三十取一,雖說不足三十者不取,但是和買馬就來了,十匹要三匹和買,一匹才給十錠!如今,十錠連一斤粟米都買不到,買個屁!”

這下子龍就聽明白了,差發原來是賦稅的意思。

還一人搖頭道:“我們辛辛苦苦養,還能怎麼活?三十取一,我們也認了……我們,如今還是蒙古人麼?我們還跟隨成吉思汗的上等人麼?和買馬沒完,就又來拘刷馬,簡直就是明搶!比江南的南人差遠了……巴特爾,你去了怯薛,沒有弄點驅口麼?”

在海日古那,子龍就為“驅口”這詞納悶,如今又來,子龍終於忍不住想問驅口是什麼東西。好在還沒等他露餡,一人道:“如今還能弄驅口麼?仗又不多,就算抓來了人還得孝敬上去給上司做驅口!”

原來如此!原來驅口就是戰俘轉化而來奴隸!

元蒙政權雖然已經處於中國的封建經濟發達時期,但蒙古人卻把自己草原上的奴隸製作風帶入中原的大地上,讓曆史帶著嘲諷倒退!

子龍抓緊開始他的轉移話題技巧:“是啊,是啊……唉,本來就沒有多少坰錢,發的時候上頭克扣一點,再還要去孝敬上司,這不……娶媳婦的錢都沒了……天下烏鴉一般黑啊……”

克扣軍坰簡直就是古代軍隊的常見慣例,子龍簡直就不是撒謊!

也難怪社長如此關心,看來跑進深山老林裏,山高皇帝遠的,倒還逍遙自在。

主人道:“巴特爾,其實你在怯薛還好,沒有什麼差發。我們的差發,每戶還分絲料、包銀、俸鈔三項。每二戶出絲二斤,交納官府;每五戶出絲二斤,交納給本地方王爺,稱為五戶絲。包銀為每戶為納鈔四兩。俸鈔每戶納鈔一兩,用作官吏的俸祿。”

子龍的眼睜得有點大,瞠目結舌道:“這麼多?”

頓時好幾人哼起來,道:“這還算不上什麼!”

子龍嘖嘖道:“呀,這都還不算厲害?”

一人道:“我們這有事,要去見官時,要先奉上‘拜見錢’,才讓進去辦事!”另一人罵咧咧道:“逢年過節要‘追節錢’,生日要‘生日錢’,尋常辦事要‘常例錢’,送往迎來官員要給‘人情錢’!”

還一人憤憤道:“甚至還有‘無事白要’名目的,這叫‘撒花錢’。”

子龍這回可真的是開眼界了,他所知道中國大規模腐敗是從康熙時開始的,康熙說禮尚往來是應該的,默許的官員之間以金錢送禮;而貪汙合法化則是康熙的兒子雍正開始的,把碎銀熔化成大塊上繳時的“火耗”從百姓手裏征收,並作為“養廉銀”,實質遠超俸銀數倍。清朝賄賂的名目極多,比如夏天送錢物叫“冰敬”,冬天送的錢財叫“炭敬”,離京時送的叫“別敬”,或者“別儀”,年節送的叫“年敬”、“節敬”,甚至在時令季節,送些水果,比如西瓜,也要安個名號叫“瓜敬”,雅潔的禮品則稱為“筆帕敬”,碰到上司的女兒也有名堂,叫“妝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