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對峙漢水(1 / 2)

湖亭中寒風凜凜,不時有雪花打落在楚昭王的發髻上,內侍,宮女,侍衛悄無聲息的站著,互相不解的傳遞著眼神。一陣緊似一陣的踱步聲,內侍,宮女站立的更加肅穆,喘氣聲也比剛才小了許多。一溜燈火蜿蜒而至,王後薑姬來了,宮門前的侍衛王孫臉上浮起笑意,憋在胸中的濁氣頃刻間消散無蹤,趨前兩步俯身下拜輕聲說:“恭迎王後。”燈火中一位宮裝麗人輕擺袍袖,手中貂裘輕輕為楚昭王披上,楚昭王這才發覺天已經下雪了,自從他私自命令沈伊戎發兵救援舒城遭遇大敗後,雄心勃勃的他遭到巨大打擊,現在朝野上下都指責楚王不同軍事而幹預作戰,指揮大軍損兵折將。他無奈之下將全部罪責推給沈伊戎,公子高。二人都被打入死牢。

楚昭王開始反思自己的過錯,當聽到伍子胥這個名字,自己完全失去了理智,就是這個楚國望族伍氏的唯一後人,一個疲楚之計鬧得楚國國力大損,楚軍疲於奔命。自己即為以來更是變本加厲,無歲不有吳師,自己視其為恥辱,更多的對這個亡楚者的恐懼,所以才會聽到伍子胥這個名字命令沈伊戎,公子高救援舒城。更大的錯誤應該是隨意幹預大將指揮,為君者都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先是以君權逼迫沈伊戎,公子高出兵,又是不顧守軍已敗的情況強令二人收複舒城,焉能不敗?

清醒過來,楚昭王看一下王後。薑姬,齊公的愛女,溫柔賢淑,不久前齊楚聯好,齊國將年輕美麗的公主嫁與年輕的楚昭王,在楚昭王心裏,這位王後永遠的矜持端重,永遠地淡雅疏離,不特意與人親近。也不故意與人疏遠。昭王對其及為敬重,二人相處甚歡。

楚昭王說:有勞王後掛念。

薑姬小聲問道:大王可有心事?

楚昭王談口氣說:想當年先王莊王時,傳到寡人這一代,吳國欺我,晉國不屑,越國背棄,蔡國反叛。我熊珍自問不是庸主,可卻落得如此境地?

“臣妾雖不懂政治,但明白,大王不是池中之物,必能騰空一躍而成就大業,隻是缺少契機。”

楚昭王舉起佩劍笑著說:王後可知此劍何名?

薑姬答道:臣妾不知。

楚昭王細細說來。

當年自己臥於宮中,醒來見枕畔有寒光,仔細查看,發現由湖裏傳來,命人打撈。得到這一寶劍。

白天召相劍者風胡子入宮,以劍示之。風胡子觀劍大驚曰:“君王何從得此?”回答道:“寡人臥覺,得之於枕畔,不知此劍何名?”風胡子曰:“此名‘湛盧‘之劍,乃吳中劍師歐冶子所鑄,昔越王鑄名劍五口,吳王壽夢聞而求之,迫於吳國武力,越王乃獻其三,曰‘魚腸‘,‘磐郢‘,‘湛盧‘。‘魚腸‘以刺王僚,‘磐郢‘以送亡女,惟‘湛盧‘之劍在焉。臣聞此劍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然人君行逆理之事,其劍即出。此劍所在之國,其國祚必綿遠昌熾,今吳王弑王僚自立,又坑殺萬人,以葬其女,吳人非怨,故‘湛盧‘之劍,去無道而就有道也!”

寡人聽後大悅,即佩於身,以為至寶,宣示國人,以為天瑞。

“寡人以為有此劍可以護佑楚國強盛,不想近年楚國是一日不如一日。”

“大王有此心必能一展鴻圖。”

侍衛王孫突然稟報:公子西有事求見。

公子西,楚平王的次子,楚昭王的二哥。當年楚平王逝世,楚國無君,子常以楚昭王熊珍年幼為由,想立公子西為王。但公子西有大義,堅決推辭不受,認為弟弟熊珍雖年幼,但禮法不可廢,伯贏是楚國王後,王後之子熊珍為嫡子,當立熊珍為王。在慣於爭權奪利不惜兄弟兵戎相見的楚國,公子期此舉讓楚國上下對他極為敬重。因此楚昭王對公子期很是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