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仁親王雖然野心勃勃,但是卻並非草包庸才,熾仁親王仔細分析了日本局勢之後,將日本內外各大勢力分成五派。
第一,是德川幕府勢力。這原本是日本最大的勢力,但是如今已經瀕臨崩潰,不值一提。在熾仁親王看來,幕府的改朝換代已成定局。
第二,是日本天皇的勢力。日本天皇的軍隊如今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在京都附近守衛天皇,另一部分就是熾仁親王率領的東征軍。
第三,是中立的南北各大名勢力。這些大名整體力量雖然不容小覷,但是他們人心不齊,他們隻會順風倒,跟隨強者。隻要在外界給他們一些壓力,在內部再許以重利,熾仁親王能夠斷定,這幫大名會立刻投靠自己一方。
第四,就是清朝的常勝軍。在熾仁親王看來,李明峰來日本,所求的無非是北部三個產金大縣和一些商業利益罷了。反正清朝軍隊不可能長期在日本待,所以熾仁親王斷定,隻要他能開出合適的價碼,清軍必退。
第五,就是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強。這些列強所求也是經濟利益,對熾仁親王來說,這都是完全可以妥協的問題。
幕府力量已經垮台,各地大名不成氣候,而天皇的勢力,一半被清朝軍隊緊緊圍困,一半又在自己手中,熾仁親王豈能不生出借機獨攬大權的想法?至於唯一的變數——外國勢力,熾仁親王也準備出讓一些國家主權來換取外國的支持。
這樣算下來,熾仁親王覺得他開創新一代幕府的把握起碼在七成以上!
在得知京都被李明峰的常勝軍圍困之後,熾仁親王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這次難得的良機,開創屬於自己的幕府。
首先,他決定先除掉西鄉盛隆。隻有這樣他才能完全掌握東征軍。然後他又私下聯係北部各大名,許諾將來要增加他們的封地,以換取他們的支持。
熾仁親王料定,隻要西鄉盛隆一死,他再率領東征軍對京都方麵的戰事作壁上觀,那明治天皇必死無疑。那樣,新一代的征夷大將軍不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嗎?
熾仁親王做事謹慎,在接到常勝軍包圍京都的消息之前,他並非露出一絲一毫反叛的意思。直到得知平安京被圍之後,熾仁親王才派自己的親弟弟到北部各大名營中密談。
所以,這次北部各大名率軍進攻西鄉盛隆,並非是給小栗忠順的麵子,而是和熾仁親王談好了價碼。
小栗忠順在各大名處打探出了熾仁親王的奸謀,但是此刻共同剿滅西鄉盛隆,乃至剿滅明治天皇是他們的共同目標,所以小栗忠順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故作不知熾仁親王一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