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二章 埃米爾(1 / 3)

來的是朝廷的使者,送來了朝廷的詔書。哈密回王伯錫爾因為堅貞不屈,受到朝廷褒獎,由郡王進封為親王,並賞賜白銀兩萬兩作為修複哈密之用。常勝軍收複國土,也是大功,賞白銀十萬兩。詔書言明,加官進爵之事,等到戰事結束再一起議。

朝廷不但帶來了封賞的詔書,還帶來了幾分奏折。這幾份都是朝中大員和地方實權派所送的奏折,朝廷希望讓李明峰看看,然後再給出意見。至於西征的事情,朝廷希望李明峰暫且放一放,等到朝廷內部討論結束在決定是否繼續攻擊。

李明峰不看還好,一看就火冒三丈。最來氣的是李鴻章的奏折,李鴻章得知常勝軍大勝之後,立刻上書朝廷,說是替英國人轉達意見。李鴻章說,英國人建議讓南疆八城組成汗國,由阿古柏擔任首領,然後成為大清的附屬國,類似於朝鮮、安南、琉球一般。

李鴻章的奏折論點清楚,論據頗多,李鴻章說,新疆在朝廷手中,朝廷每年不但一兩銀子的稅收收不到,反倒要支出兩百多萬兩銀子的協餉。而如果讓南疆組成汗國,就可以每年受到南疆的貢品,而且阿古柏也會願意當朝廷的藩籬,替朝廷阻擋外界的入侵。

李鴻章名為替英國人轉達意見,但是奏折裏卻清楚的表明希望朝廷下旨召回常勝軍。李鴻章說,李明峰的常勝軍所為,已經激怒了洋人,洋人很可能會采取極端手段來對付常勝軍,到時候倒黴的就是大清。

李明峰將李鴻章的奏折看完之後,不禁罵道:“好個李鴻章!他的罵名倒也不是白背的!”

在某一段時間內,李鴻章就被當成是一個漢奸賣國賊,不過後來這個評價並非一層不變。後來很多人也替李鴻章翻案,認為李鴻章並非真心想賣國,隻是不可奈何罷了。在李明峰穿越的時候,李鴻章甚至已經成功漂白了,很多人認為他是一代賢相。

不過這次讓李明峰看清楚了李鴻章的真實麵目了,此人被稱為賣國賊,絕對不算冤。李鴻章比誰都清楚,新疆自古就是內外蒙古的屏障,丟新疆,內外蒙古就不保,丟內外蒙古,則長城就成了中國的國界,北京就成了邊疆,那朝廷就得無時無刻的防備著外敵了。

李鴻章明知後果的嚴重,但是仍然這麼極力的主張放棄新疆,賣國之名絕對不算冤枉他。

常勝軍眾將都看了李鴻章的奏折之後,也十分憤怒,李秀成最先罵道:“這李鴻章,為了討好洋人,竟然說出這樣的屁話!”

李鴻章此舉,不過是在為自己謀利罷了。江南數次戰爭,讓李鴻章認識到了英國人的厲害,這廝一直在為自己尋找機會,希望能傍上英國這棵大樹。但是李明峰卻一直是英國在華的最高級別的代理人,李鴻章在英國的對華戰略中,處於邊緣地位。所以李鴻章一直在尋找機會取代李明峰,成為英國在華代理人。

這次李鴻章可算抓到機會,英國人想要支持阿古柏,但李明峰卻想要除掉阿古柏,雙方是根本對立的。李鴻章支持阿古柏建國,不但可以討好英國人,還可以借機挑撥英國人和李明峰之間的關係,真可謂一箭雙雕。

李明峰自言自語般的說道:“我原本以為巴麥尊就是最強硬的了,但是沒想到英國人這次又選出了更加強硬的保守黨人德比伯爵做首相。這個德比伯爵頑固的支持阿古柏,認為英國可以在中亞安插一個釘子,他這是根本不了解中亞形勢的體現!既然英國佬認為我不過是個棋子,而不是合作夥伴,那我就要讓他們看看我的力量!”

李明峰本來和威妥瑪商量好了,讓他向英國當局轉達自己的意思。不過沒等威妥瑪回國轉達,巴麥尊去世的消息就傳來了。在這之後,英國選出了新任首相,就是保守黨的得比伯爵。保守黨向來激進,保守黨認為完全沒有必要通過李明峰來驅逐沙俄在中亞的勢力,德比伯爵認為中亞應該屬於大英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