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四章 新疆叛亂(1 / 3)

陝甘的回民暴亂雖然被平定的七七八八了,但是殘餘分子卻逃竄到了新疆地區。回民和新疆的維族人,還有中亞的各國百姓都信仰伊斯蘭教,他們之間同是穆斯林兄弟,關係十分緊密。

因為當時朝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處理太平天國和洋人的事務之中,所以導致朝廷對新疆的控製力度大減。從1862年開始,新疆各地,尤其是回民較多的北疆,都豎起了反清旗幟。庫車、喀什、吐魯番等各大城池都成了一個個的反清勢力,組織了自己的武裝和清軍互相攻伐。

這些亂賊,勢力大的,就是手底下有個幾千人,勢力小的,就是三五十個人聚集在一起。所以在初期根本沒有引起朝廷的注意,隻是派少量部隊前去平定叛亂。

但是,這些亂民之中,有一個算是比較有政治智慧的,此人名為司迪爾,他占據著喀什城(維吾爾老城),手中有精兵八千,是新疆排名比較靠前的大軍閥。司迪爾為了壯大,自稱“埃米爾”,並且派使者到浩罕國去請“聖裔”來做他們的領袖。

浩罕國位於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的重要國家,也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浩罕國境內,有相對來說比較多的聖裔。所謂聖裔,就是先知默罕默德的後裔。在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眼中,聖裔是崇高的,尊貴的。穆斯林的國家理應由聖裔來管理,其他人都不具備這個資格。

司迪爾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聖裔,這樣就可以讓自己更具有號召力,其他的維族勢力也會因此歸附到他的旗下。

1865年春,浩罕國大將阿古柏受命帶兵護送“聖裔”布素魯克到喀什。抵達喀什之後,阿古怕和布素魯克也不客氣,竟然將邀請他們來的司迪爾趕出了喀什城。布素魯克和阿古柏雀占鳩巢,當地了喀什老城的新主人。

司迪爾沒想到竟然請進來一條狼,差點把自己吃了,當然大怒。於是就帶兵七千,對阿古柏和“聖裔”布素魯克發起了進攻。

阿古柏此人勇悍無雙,而且這次還有“聖裔”的支持,占據了宗教高度,所以他竟然帶著一百多騎兵大敗司迪爾的七千人馬。其後,阿古柏又多次擊敗司迪爾,收編了司迪爾的部隊,將司迪爾逐出新疆。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阿古柏扶持“聖裔”布素魯克在喀什建立“哲德沙爾汗國”。建立國家之後,阿古柏南征北戰,迅速的在新疆南部打下了一大片土地。

同年夏,阿古柏率軍進攻喀什(漢城)。喀什是清軍在南疆的唯一一個根據地了,一旦此城丟失,則朝廷的勢力就會被徹底的驅逐出南疆。

而朝廷在北疆實際上也基本沒有掌握幾個城池了,所以,此戰如果戰敗,大清相當於就會丟了整個新疆。

此刻,接到喀什被圍的消息之後,原本對新疆的局勢抱著放縱態度的朝廷終於忍受不住了,如果再任由這種局勢發展下去,這片“新得的疆土”就會失去。

但是朝中此時卻分成了兩派,一派堅定的認為,大清的主要敵人是英、法列強,現在國家的精力應該是放在處理海防之上。至於新疆,本就是乾隆爺剛得到的領土,而且又遠離中原、土地貧瘠,所以可以暫時放棄,等到朝廷勢力強盛之時再發兵征討。

另一派則認為,海防重要,塞防也同樣重要。新疆五千裏江山是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上百的時間才征戰得來的,不可輕言放棄。

在朝中,兩派人馬發生了爭論,其後,各地方大員也紛紛表態。在地方上,江蘇巡撫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而閩浙總督左宗棠主張征討新疆。

李明峰在得到消息之後,立刻上書清廷,表明立場,請求朝廷立刻派兵出征新疆,驅逐阿古柏。但是慈禧卻回了李明峰一封密信,信中將朝廷的難處都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