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1 / 2)

李明峰當然知道威妥瑪為何不高興了,因為奕是籌辦北洋水師的最高負責人。而奕在購買軍艦的問題上,主要是和法國公使還有總稅務司赫德談,他這個大英帝國的正牌代言人卻被徹底的邊緣化了。

赫德這個人也算是個傳奇人物,此人原來也在英國公使館當翻譯,算是老李的同事,不過因為任職的時間有差異,所以老李卻從沒有見過他。

北京條約簽訂之後,大清閉關鎖國的政策算是徹底破產了,華洋之間的貿易日益頻繁,於是大清就建立了海關,對貿易進行征稅和管理。

別看大清有四萬萬子民,但是卻沒有一人懂這個海關的工作。朝廷幾經選拔,無奈之下,最後竟然任命了英國人赫德當海關的總稅務司。他這個總稅務司,戴的是二品頂戴,掛著布政使的銜,也算一方大員了。

赫德這人手段倒也了得,短短幾年的時間,竟然取得了大清高層人員的一致信任。尤其是慈禧和奕,對赫德的信任程度比對漢人的信任程度還要高很多。

赫德也是個曆史名人,李明峰在穿越前也對他有些了解。和老李比起來,赫德才是真正的列強代理人,老李那些手段,在赫德眼中,都是小把戲罷了。而且赫德才算是左右逢源,笑看風雲呢。

目前赫德隻有二十八歲,就擔任了總稅務司,可見其專營的能力。根據李明峰的曆史知識,知道赫德後來一路青雲直上,最後戴的竟然是正一品的頂戴。赫德在總稅務司的職務上,整整做了四十八年,一直做到去世才退位。

在他任職的後半期,其權勢鼎盛到了極點,大清在任命總督、巡撫的時候也要征詢他的意見。他去世之後,大清賜他太子太保銜,這可是幾千年來的頭一遭啊。

不但在大清混的如意,在國外,赫德依舊混得風生水起。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他都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八國聯軍侵華,在最後列強商議要勒索大清多少銀子的時候,赫德提供的資料起了很大作用。赫德很詳細的提供了大清政府的年收入,這就給列強們的勒索提供了依據。而且在還款方式上,八國聯軍也全盤采用了赫德提出的方案。

赫德是英國的爵士,是沙俄的勳爵,法國、俄羅斯、美國都給了赫德極大的表彰。在赫德麵前,老李簡直就是個小學生。不過赫德現在剛剛擔任總稅務司三年,曆史上的那些“偉績”還沒有發生。

就是這麼一個人,卻深得奕的信任!

奕得到籌辦北洋水師的任務之後,第一件要辦的事情自然就是采購軍艦了。而在清朝眼中,世界上水師最強者,也就是英、法兩國了,因為大清畢竟在人家手上吃過大虧,不服不行。

在法國方麵,奕找到了法國公使商談購艦問題,而在英國方麵,奕竟然出奇的沒有找威妥瑪談,而是找到了赫德。在奕看來,赫德更值得信賴。

現在這個年代和後世有很大的不同,現在各種武器的技術含量並不是很大,各國之間的技術差別也有限的很。尤其是歐洲列強之間,基本都處在一個水平線上,所以對大清來說,無論從哪個國家采購武器都差不多。

而現在大清和西方並沒有直接的矛盾,雙方關係也因為共同鎮壓太平天國和大清的積極開放口岸而十分融洽,再加上軍售能帶來巨大的利潤,所以西方各國的政府也積極的推銷本國軍艦。

如果能夠將這批價值上千萬兩白銀的大單談成,那肯定是大功一件,而且如果運作得當,在其中收取幾十萬兩的提成也不是什麼難事。所以北洋的軍售案對洋人來說,那就是一塊大肥肉。

如果這塊肥肉被法國人搶走了,不是很貪財的威妥瑪覺得倒也沒什麼,兩國本來就是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者,互有勝負很正常。但是如果這個大單被赫德接下了,那事情就完全不同了。先不說其中的功勞和回扣,單是臉麵的問題上就說不過去。

如果這麼大的軍售案是讓一個普通的英國公民辦成,而他作為大英帝國的公使,竟然從始至終都是一個旁觀者,絲毫沒有參與進去,那威妥瑪的臉可就丟大了。

李明峰看著臉色不太好看的威妥瑪道:“北洋水師的購艦計劃可是個大計劃,涉及到的銀子以千萬計。這麼大的事情,赫德自己運作,根本不讓閣下插手,有些說不過去啊。”

威妥瑪粗聲粗氣的說道:“李,我們是很多年的老朋友了,你有話就直說吧,不用繞來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