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和諸位翰林擬定的年號是隆德,禮部幾位大人擬定的是興德,還有幾位大人提出用康慶二字。具體用什麼,還是要請皇太後和兩位王爺欽定。”李鴻藻倒是見機的快,恭王和醇王剛剛獲得議政王的身份,他就開始溜須拍馬了。
“隆德、興德、康慶,這三個年號倒也中正,諸位卿家都議一議吧,看看倒底哪個合適?”慈安太後接過奏折,大略看了一眼道。
具體用什麼年號,對於慈禧、奕、僧格林沁等人來說,並非要緊的事情,所以他們都不吭聲,隻是聽著那些老學究們在辯駁。
倭仁、祁雋藻、翁心存、周祖培、李鴻藻等等進士出身的大人們,都在引經據典,為自己所擬定的年號找曆史依據。
一會這個翰林老爺說,某某年號是引自《尚書》,馬上又有某部侍郎反駁,說自己取的年號是集合了四書五經的精華所創造。就這樣,數十個學問深厚的大人們就在大殿上爭吵起來。
李明峰站在那裏,聽到眾臣熙熙攘攘的爭論了半響,心中漸漸有些不耐。
“娘的!愛新覺羅·載淳的年號不是同治嗎?這幫老家夥之乎者也的就會賣弄那點子墨水,聽得人腦袋都大了!”李明峰心中暗罵。
又站了半響,老李發覺這場辯論很可能要再持續一兩個時辰,終於忍受不住,站了出去,朗聲說道:“臣李明峰自擬了一個年號,準備獻與聖上!”
眾臣聽到李明峰的話,不禁一愣,片刻之後,不少人都在低聲輕笑。
此刻,眾臣心中都在想:“李明峰,一介武夫罷了,他能提出年號?真是笑話!”
年號這東西,雖然關係不大,但是卻緊要非常。
剛才在朝堂上爭論年號的,都是當世大儒,學問深厚無比。即便是那些親王、尚書、侍郎,假如出身不正,沒中過進士,沒點過翰林,也不敢出聲。
他們生怕露了怯,讓人笑話。
眾臣此刻心中都在嘀咕:“這李明峰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竟然敢在這幾位老儒麵前賣弄!”
“李卿家也會擬年號?”慈安太後表情怪異的問道。慈安對李明峰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她也十分懷疑老李是否有這份學問。
“臣多多少少也讀過幾本書,字也認得不少!”李明峰厚著臉皮道。
聽了李明峰的話,不少人實在是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來。
“李大人,起年號,看似簡單,實則深奧,不是認得幾個字就能起的!”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賈楨輕輕的搖著頭,微笑著說道。
在他看來,李明峰此舉純粹是自取其辱,看來這個新任的直隸總督,還是太過魯莽,果然是軍漢出身。
“李大人一片忠心,眾位大人何不聽聽他的意見?”慈禧太後說道。
慈禧太後知道,李明峰是不會蠢到自取其辱的。他既然敢出來提自己的看法,肯定是有幾分把握。慈禧暗想,沒準這個李明峰早就在私底下讓他的幕僚給做足了功課,現在正好到朝堂之上賣弄。
慈安太後聽了慈禧的話,不禁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趕忙說道:“妹妹所言極是!李卿家,你繼續說吧!”
慈安暗想:“李明峰對我有救命之恩,眾臣可以瞧不起他,但是我卻不能這樣。妹妹都能在關鍵時刻表明態度,支持李明峰說話。那我又豈能落後?”
李明峰看到兩宮太後都出言支持他,此刻也來了勁頭,連忙說道:“臣剛才也是靈機一動,暗想既然兩宮太後要垂簾聽政,咱們不如將年號定為‘同治’。同治之意就是母後皇太後與聖母皇太後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思,當然,其中也有兩宮皇太後和聖上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思!”
“嗤!”一人輕蔑的笑了出來。
李明峰轉頭一瞧,原來是工部尚書倭仁。這倭仁六十左右的年紀,胡子花白,此刻正是滿臉的鄙夷。
“這也太過直白了!李大人還是回去請個翰林做老師,苦讀二十年詩書,然後再上朝議年號吧!”倭仁道。
倭仁此言雖然尖刻,但是祁雋藻、李鴻藻等“清流派”卻頗為讚同,在他們看來,李明峰的年號,太沒“技術含量”了,簡直是在羞辱這些飽學的進士、翰林。
慈禧太後說道:“倭中堂怎麼這麼刻薄,要哀家說,這年號確實不錯!不但是哀家姐妹和皇帝同治天下,而且還可以解釋為帝後和兩位議政王同治天下。這年號含義頗深,雖然並未引經據典,但是卻也算得上符合時局了。”
慈禧又增加了一條解釋,群臣之中不少人都暗暗點頭,也覺得這個年號確實不錯。
“不引經據典怎麼能行了?這年號曆來都是飽學鴻儒所獻,咱們總不能用一個白丁的獻的年號吧!”倭仁焦急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