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回鑾(2 / 2)

李明峰知道,今天能到這個地步就算不錯了,要想讓杜焦二人再度入朝為官,那就得日後慢慢想辦法了。

李明峰押著杜翰、焦佑瀛領了懿旨,退了下來,返回了府邸之中。

“多謝李大人替我二人周旋!以後李大人但有差遣,在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剛剛解開繩索,焦佑瀛就慷慨的說道。

李明峰微微一笑,暗道:“你個老小子也就說的好聽,現在你是個平民百姓,我是朝廷大員,難道我還能有什麼事情求你不成?焦大麻子號稱最是奸猾,果然名不虛傳!”

正當李明峰想寬慰杜、焦二人幾句的時候,門外跑進來一個親兵報到:“大人!僧王和九門提督文祥率領數千人馬直奔昌平而來!”

“蔡宜群!”李明峰對身後的將領說道,“你將兩位大人安頓下來!我先出去迎接一下文大人。”

蔡宜群領命,帶著杜翰、焦佑瀛去了,李明峰整理好官服,朝城門走去。

有僧王坐鎮,李明峰也不擔心文祥趁機發難,所以將昌平城門大開,用最高規格歡迎兩人正式入城。

再說文祥,兩個時辰前在僧王的逼迫之下撤軍回營。等到載垣和亂軍一逃一追,跑出數十裏的時候,僧王和他就已經斷定,事情已經算塵埃落定了,所差的就是時間了。

順利的話,勒布脫等人會將載垣等人全部誅殺,不順利的話,載垣也就是能率軍入海逃跑,反正,無論如何,八大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料定事情無大變,僧王和文祥決定入昌平請兩宮太後和小皇帝回鑾。僧王倒還信任李明峰,但是文祥心中卻還有顧慮,所以才帶了三千親兵,以做護衛,防止常勝軍突然發難。

“下官李明峰給僧王爺、文中堂請安!”看到僧格林沁和文祥下了馬,李明峰連忙上前行禮。文祥雖然不是大學士,但是卻是軍機大臣,李明峰稱呼他為中堂,倒也無不可之處。

“李大人何必客氣!你我也算故交了,何必如此多禮。”文祥上前扶起李明峰道。

當初簽署《北京條約》的時候,李明峰經常進出恭王府,和文祥也有過幾次照麵,所以文祥如今才說二人是故交。

三人扯了幾句之後,才入城去覲見帝後。

僧王在兩宮太後麵前提議明日就返京,兩宮太後和李明峰、文祥都表示了讚同。隻有皇帝早日進京,才能穩住全國的軍心、民心,隻有兩宮太後早日進京,大清的中樞才能恢複已經中斷了一個月之久的指揮能力。

鹹豐帝的靈柩梓宮還停在密雲縣北麵,在李明峰的“舉薦”下,慈安太後下旨,讓文祥率領本部人馬前去接應大行皇帝的梓宮。文祥雖然不信任李明峰的常勝軍,他原打算由本部人馬護送帝後入京,但是慈安太後堅持讓李明峰伴駕,文祥最終還是無奈的領旨謝恩。

兩宮太後和小皇帝連日來受苦太多,這次也不隨梓宮同行了,她們決定先行回鑾。

第二天一早,文祥奉旨北上迎接鹹豐靈柩,李明峰和僧格林沁則盡起本部人馬護送帝後返京。常勝軍原本在順義的一千人馬也提前到達了昌平,兩城常勝軍會和之後,也有四千餘人,再加上僧王的兩萬騎兵,整個護駕隊伍聲勢頗大。

臨走之時,兩宮太後感念昌平之民盡忠護主、協助常勝軍守城,所以下了懿旨,免除昌平城十年賦稅;凡是上城協助守城者,一律讓李明峰登記造冊,每人賞白銀二十兩。在守城戰中立有軍功者,也交由李明峰論功行賞。

鹹豐十一年十二月,隨著兩宮太後的起駕回鑾,一場震動大清的武裝政變就這麼結束了。這場政變雖然結束了,但是八大臣的覆滅直接導致了,大清最高領導層空缺出了大批的職位,可以預見,這些頗具實權的空缺,勢必會引起各方勢力的強力爭奪。

公元1861年,鹹豐十一年,這是鹹豐紀年的最後一年,也是農曆辛酉年,所以,這場政變被稱之為“辛酉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