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翰也跟著跪了下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大人,想當年咱們可是一起蹲過刑部大獄的,您可不能撇下我倆啊!”
李明峰氣的一腳一個,將他倆踢了個跟頭。
“娘的,你倆還是不是我常勝軍的統領?”李明峰怒到:“不就是調侃幾句嗎?至於嚇成這樣嗎?”
“可那是皇太後啊!”陳星翰辯到。
“屁!你倆給老子記住,從今以後,你倆怕老子就成了!兩宮太後怎麼地?不用怕!太後的權力再大,也管不到常勝軍的頭上。”李明峰頗有些怒其不爭的說到。
李明峰之所以怒,就是因為蔡宜群和陳星翰身上少了劉銘傳那股子匪氣。倒不是李明峰喜歡土匪,而是因為老李對這種受封建忠君思想毒害的將領比較討厭,所以才對那些頗為野性的將領十分欣賞。
在李明峰的想法裏,常勝軍是他的私產,常勝軍的將領,隻需敬畏他一個便可。至於其他人,可以完全無視,甚至是連皇帝也包括在內!
聽著李明峰幾乎大逆不道般的宣言,蔡宜群和陳星翰冷汗直冒。雖然早就知道自己這個上司不是個忠君愛國的主,但他倆還是沒有想到李明峰的膽子竟然大到這種地步。直接張口說出“太後的權力再大,也管不到常勝軍的頭上”。
李明峰這麼說,並不是因為魯莽,其實這也是在老李的算計之中的。李明峰的勢力發展到今天,他必須對常勝軍內部的將領灌輸他的思想,必須讓常勝軍的將領們知道,他李明峰並非朝廷忠臣。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以免將來一旦和朝廷對上了,麾下將領不能理解,紛紛倒戈。
“劉銘傳怎麼去攻順義去了?”看到蔡宜群和陳星翰臉色發白,李明峰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轉口開始問起了正事。
“昨天肅順和袁文童的人馬在北小營廝殺,我等得到消息之後,認為現在局勢比較亂。雖然不知道大人將常勝軍調集到這裏有什麼打算,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要動手打仗!既然要打仗,那戰爭的主動權則是一定要掌握的,經過我三人商討,一致認為再奪一城,與昌平成掎角之勢才能讓我軍處於更有利的情況之下。”
“胡整!你們當這裏是江南呢?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李明峰斥到:“這裏是直隸京畿!天子腳下!稍微有點異動都可以認為叛亂謀反!你們可好,竟然在滿朝大臣的眼皮子底下攻取朝廷控製的城池!將來這事怎麼解釋?”
“也不是攻取,我們大軍一到城下,剛拉起攻擊的架勢,知州就出城投降了!”陳星翰辯解到。
“那不是一樣?都是動武!”李明峰說到。
其實蔡陳二人也知道這麼做不對,曾經多次勸過劉銘傳。但奈何劉銘傳攻戰之意甚絕,蔡陳與他同為常勝軍戰友,總不能放任劉銘傳孤軍進犯,最後也隻好出兵配合。
蔡陳二人頗講義氣,李明峰雖然出言斥責,但是他倆卻不肯將事情真相說出,他倆是打定主意要替劉銘傳背一些責任了。
看到蔡宜群和陳星翰都知錯不語,李明峰繼續問到:“現在附近局勢怎麼樣?”
看到李明峰轉換話題,這兩人又活躍了起來,蔡宜群連忙稟報:“昨天肅順和袁文童廝殺許久,最終得勝。肅順戰勝之後,並未進抵北京城下,而是讓軍士四散入山,看樣子他們很可能在搜尋什麼重要的人或者物件!”
“北京方麵呢?”兩宮太後已經在自己的手中,李明峰此刻已經不關心肅順了,他最關心的是勢力更大的恭親王。
“據屬下猜測,袁文童戰敗,完全出乎恭親王的意料,所以短期內恭親王沒有派援軍去救援袁文童。”陳星翰獻寶似的替李明峰分析到。
“說正事!”李明峰陰著臉說。
擦了擦頭上的汗,陳星翰繼續說到:“剛才得到的最新情報就是,恭親王號稱奉有兩宮太後和小皇帝的密詔而征兵討逆。恭親王已經調集豐台大營、西山銳健營及北京城內的駐軍和直隸的勝保部隊共計八萬人馬在北京城北麵德勝門附近集合。”
蔡宜群又補充到:“對了,肅順也打出旗號,說是景壽挾持了帝後投奔了恭親王。肅順和載垣、端華以顧命王大臣的身份下旨,稱恭親王有自立之意,號召全國各地的人馬入京勤王!”
“什麼?!”李明峰聽到肅順竟然要求全國各地的兵馬入京,不禁驚呼。
自古以來,詔令地方諸侯進京都是逼不得已才為之的,而且後患極大。當初就是因為何進詔董卓進京,最後才導致了大漢王朝的滅亡。
試想一下,如果曾國藩率領十萬湘軍入京,無論將來是恭親王勝利,還是肅順勝利,恐怕勝利果實都要被他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