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峰的努力並未白費,由於監視力量的加強,導致奕根本無法單獨入見兩宮太後。時間一久,兩宮太後終於沉不住氣了。
鹹豐帝駕崩時剛剛三十一歲罷了,此時,慈安太後僅僅二十五歲,慈禧太後剛剛二十七歲。所謂年輕氣盛,兩宮太後雖然都非凡人,但是在這個年齡段還是容易衝動。
慈禧暗中琢磨:一旦喪事完成,先帝梓宮運回北京下葬,八大臣開始輔政,那一切就成了定局,再也不可挽回。
慈禧一連等了幾日,最後索性也不等了,和慈安太後一商議,準備直接將事情拿到明麵上說。
在熱河期間,朝還是上的。鹹豐駕崩以後,朝會都是由兩宮太後帶著小皇帝一起聽政,而朝廷大事都按鹹豐遺詔所定,由八大臣負責。
由於皇帝年幼,短期內朝廷重點處理的就是先帝的喪事,所以上朝改為每三日一次,行在四品以上官吏參加,而日常瑣事則直接交由八大臣處理。
李明峰是從一品銜,也在朝會的範圍之內。這天淩晨三點多鍾,李明峰就被叫起了床,洗漱完畢,穿好官服,帶上涼帽,李明峰就到避暑山莊的澹泊敬誠殿門外等候。
幸好剛剛入秋,天氣還不冷,否則這天還未亮就在寒風中等候上朝,這等差事哪裏是人做的?李明峰想起來曆朝曆代那些宰相,都是七八十歲,竟然受這種苦,心中不禁感歎,封建社會太沒人權了!
沒過多久,澹泊敬誠殿外就排了數百官員,李明峰放眼瞧去,光是一品的紅頂子就密密麻麻上百個。而且和李明峰光禿禿的頂戴不同,這些人頂子上鑲滿了大東珠,有兩三顆的,有六七顆的,不用想也知道,這肯定也代表了級別。
李明峰誤以為這些都是一品大員呢,心中驚歎不已。其實,他哪裏知道,這中間的大部分都是有銜無職的王爺罷了。
李明峰本以為他的花翎就算不錯了,此刻一排班才見到,別說他單眼花翎了,就是二眼三眼的花翎也是一片一片的。
李明峰是外臣,級別也僅僅是個實職總兵,所以一排班就被排到了比較靠後的位置。大清向來是武官不值錢,就是從一品的提督,也必須聽命於正二品的巡撫,李明峰這次直接被排入了三品官的隊列。
正當李明峰心裏腹誹朝廷不公的時候,就聽幾聲清脆的鞭響,隨後,太監唱號,百官上朝!
群臣按隊列進入澹泊敬誠殿,左文右武,分班站立。李明峰一看天色,發現現在也就是五點多鍾,天還未大亮。本來李明峰以為要七八點鍾才上朝的,哪知竟然是這個時段,看來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天天三點起床,五點上班。
眾臣進殿之後,並未向李明峰想象的那樣井然有序,而是亂哄哄的在和身邊的人聊天。
“這位大人麵生的很,莫非是外臣?”旁邊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官員問到。
“正是,本官是壽春總兵李明峰。”在清代,記名的官職實際上就是個榮譽稱號,就像後世的處級科長一樣。李明峰雖然享有提督的榮譽,但是卻不能以提督自稱,隻能據實以報。
“哦,原來是常勝軍的統領李大人啊,久仰久仰,下官是總兵宋慶。”這名官員帶著崇敬的表情說到,看來他這句久仰倒非虛言。
“總兵不都是外放的嗎?但是剛才聽宋大人的話,好像在朝許久了一般?”李明峰疑惑到。
宋慶尷尬的說到:“這總兵硬是讓我做成了京官,嘿嘿。”
還沒等李明峰深問,就聽太監唱到:“聖上臨朝!”
這時,就看殿後走出幾個人來,眾臣皆低頭不敢直視。李明峰本想瞧瞧太後皇帝到底長什麼樣,但是眾人都低頭,老李也不敢無禮。
小皇帝坐了龍椅,兩宮太後垂簾坐於龍椅之後。
帝後坐定,群臣山呼萬歲,其勢直衝霄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