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了半響,看李明峰不似作偽,龍二隻好說到:“回大人,咱大清朝正一品的武官常設的隻有這領侍衛內大臣一職。按律,由上三旗每旗出二人擔任,總共六人,負責管理禁軍侍衛、豐台大營、西山銳健營和其他護駕的兵馬。”
看到李明峰表示理解的點了點頭之後,龍二繼續說到:“如今掛著領侍衛內大臣銜的隻有五人罷了,除了載垣、端華、肅順三人,還有恭親王奕和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兩人。”
聽了這話,李明峰心中不禁驚歎,這載垣、端華、肅順竟然能和僧王與恭王平起平坐,果然是權勢滔天!在驚歎的同時,李明峰心中又是一動。
“既然肅順等人如此大的權勢,那將來投奔他們也未必不可,看來,未來的路還不一定怎麼樣呢。”李明峰暗暗想到。
想到這,李明峰不禁脫口問到:“龍二,要你看,如果本官要投奔某一個人的話,應該投奔哪個好呢?”
龍二窘迫的說到:“大人說笑了,小的哪敢胡說。”
“無妨的,你姑且一說,我也就姑且一聽。這樣吧,你就幫著分析一下肅順、恭親王這兩人吧。”
龍二說到:“既然如此,那小的就鬥膽說幾句了。先說恭親王,外界都稱恭王爺是賢王,小的看也確實如此。如果大人投奔於他,恭王爺必定會待如上賓。但是,大人要想成為恭王爺的心腹,卻是難上加難,因為恭王爺更喜歡任用滿蒙大員。”
李明峰不禁暗自點頭,事實確實如此,雖然李明峰多次表示出了投效的意思,恭親王也表示了拉攏,但是在關鍵事情上,在核心的問題上,奕都將李明峰排除在外,不讓他參與。
“那肅順呢?”李明峰問到。
龍二聽到李明峰問,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先給李明峰講了一下肅順的經曆。
話說,肅順與同受顧命的鄭親王端華乃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當年,老鄭親王,也就是端華與肅順的父親,在一次回府的路上,看到一個女子,長的十分漂亮,因此就動了心。
回府之後,老鄭親王派手下去打聽此女的身份,結果得到的回報卻是此女剛剛和人訂了婚。老鄭親王當然不會就此罷休,於是就采用了一係列的不光彩手段,將那女子弄的家破人亡,最後他以救世主的姿態接納了這個女孩。這個女孩就是肅順的母親。
子以母貴,肅順的母親是個沒有任何名分的漢人,也就導致了肅順從小就受盡了歧視。逆境之中出人才,肅順雖然沒有像他的哥哥端華那樣繼承了王位,但是經過多年鑽營,肅順竟然也爬到了大清的最高領導層。直到鹹豐駕崩,肅順竟然成了顧命大臣,其勢隱隱然壓住了載垣和端華這兩個鐵帽子王!
“要讓小的說,這大清朝,有能力的僅有兩人罷了。一個便是恭王,另一個就是肅中堂!”龍二感慨的說到:“但是,兩人也有不同之處,那就是恭王爺待人謙恭,遇事謹慎。而肅中堂可能是小時受盡磨難所致,性格頗為桀驁。但是桀驁的同時,肅中堂用人頗為大膽,頗有古之賢相之風。”
“用人頗為大膽?”李明峰對這個評價十分感興趣。
“是的!”龍二說到:“長毛造反之後,各地團練興起,導致地方上有許多漢人都擁有了兵權。當時朝中諸大臣都建議禁止漢人官員掌兵權,但是唯獨肅順力主重用漢人。後來肅順的建議被鹹豐帝采納,漢人將領這才得以出頭。”
“恩,不歧視漢人,這點倒是不錯。”李明峰點頭說到。
“若不是肅中堂在朝中多次擔保的話,哪有如今曾國藩、駱秉章等人的兵權?即使是開明如恭親王,也對重用漢臣一事頗有顧忌。”龍二感慨的說到。
龍二介紹完恭親王和肅順的性情之後,又講了幾件八大臣的趣事,這才告辭離開。
送走龍二,李明峰獨自在驛館中靜坐。
“看來以前我錯的離譜啊。”李明峰心中暗想:“以前我之所以想加入到恭親王的陣營中,是我預測到未來一定是恭親王勝利,所以才做的這個決定。但是有了我這個變數,那恭親王還能必勝嗎?如果不考慮必勝的因素,那我到底是應該站到那邊呢?”
以前,李明峰一直把自己當成身處曆史之中,一切事情都是不可改變的。現在,李明峰終於驚覺,原來,自從他來到這個時代,曆史也就可以改變了。想通了這一點,李明峰忽然就覺得整個世界海闊天空了。
八大臣未必會倒!兩宮太後未必會垂簾聽政!
想到這,李明峰不禁麵露微笑,看來,事情真的是越來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