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杜江(1 / 2)

清風徐徐,溪水涓涓,山穀中不時傳來清脆的鳥聲。一個穿著粗布麻衣身形偏瘦的少年,正努力的爬一棵果樹,看起來比較吃力,汗水都從臉頰上流下。少年緩緩的向上爬,時不時停下來喘氣,終於可以用手夠到果子了,少年小心翼翼的采摘著,生怕果子掉下去摔壞,一顆顆青色圓溜溜的果子放進口袋,口袋裝滿後,少年沒有貪心,就從樹上爬下去,這回就輕鬆許多。少年取出一顆果子在衣服上擦了擦,咬上一口,稚嫩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嘴中咕嚕著“好吃”。

少年嫻熟的從山上下來,來到溪邊把剛摘來的果子洗幹淨,沿著小溪往前走,不遠處就有一座茅屋,孤零零的坐落在山穀中,那就是少年生活了多年的地方。茅屋很簡陋,外麵是一個用木頭圍成的簡易院子,院中擺放著兩把木椅。少年在臨近茅屋時踮起腳尖,盡量不發出聲音,可房門還是打開了,出來一個白發蒼蒼的,穿著粗布長衣,精神抖擻的老者,少年臉色瞬間暗下來了說道“林爺爺,你不是在睡覺嗎?怎麼這麼快就醒了”。林爺爺沒有理會他說的話,雙眼發現他的口袋鼓鼓的,嚴厲的問道“江兒,你剛才去哪裏了?你口袋裏裝的什麼”,少年下意識的摸了摸口袋,看著林爺爺越來越嚴肅的表情開口說道“是一些野果子”。林爺爺聽後走到他身邊,從口袋中把所有的果子掏出,仍在地上說道“你不在院子中好好讀書,卻跑到林子裏去摘果子,你有沒有把林爺爺的話放在心上”,少年低著頭聽著爺爺的訓誡,默不作聲,因為這件事情,爺爺罰他麵壁思過,不準吃晚飯。

這個少年姓杜名江,從記事起就跟著林爺爺生活在山穀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杜江越來越好奇為什麼自己姓杜,而爺爺姓林,他問過爺爺很多次這是什麼原因,可爺爺就是不回答,最後隻好不再過問。杜江和爺爺住的茅屋離附近的李家莊有一段距離,有兩公裏遠,村子裏人也很少到這裏來,平時爺爺也不準杜江去去附近的村莊,隻是偶爾爺爺帶著杜江去村中換點日用品,這時候的杜江是最開心的,趁著爺爺去換東西,他可以和同齡的小夥伴玩上一小會,等爺爺把事情辦好了,就又要離開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再一次的到來。平時爺爺對杜江非常嚴厲,很小的時候就開是教他讀書寫字,背誦詩詞文章,杜江也很有天賦,在八歲就能熟背四書五經,九歲就能讀懂《文星雕龍》,《說文解字》等難讀的書籍,十歲就能寫出一手亮眼的文章,爺爺對此也很是欣慰,但他沒有放鬆對杜江的管教,深知這些還遠遠不夠。盡管杜江也很喜歡讀書,但是孩子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有時候杜江也會鬧情緒為什麼自己不能多點時間和同齡人玩耍,可爺爺的回答是“這是你的命,不能改變”,杜江疑惑不解為什麼爺爺要這麼說。

天色漸漸的暗下來了,月亮慢慢的升起,四周靜悄悄,任何聲響都能聽見。林爺爺坐在外麵的木椅上,若有所思,而茅屋中的杜江還在麵壁思過,一動不動。杜江聽見有腳步聲朝屋中走來,他更加專注麵壁思過,林爺爺推開門,點上一隻蠟燭,屋中有了一點光亮。林爺爺走到杜江身邊摸了摸他的頭,說道“孩子,你要理解爺爺的苦衷,爺爺這是為你好,等你長大後就會明白”,從小杜江就與爺爺相依為命,盡管爺爺很嚴厲,偶爾發脾氣,杜江知道爺爺這是為自己好,杜江轉過頭對爺爺說“江兒知道錯了,以後不會再犯,爺爺你不要生氣了”。爺爺欣慰的點了點頭,說“既然江兒已經認識到錯誤,麵壁思過就結束,爺爺說話算數,君子一諾千金,晚飯不能吃,當然爺爺也跟著江兒一起罰”。杜江笑著點點頭,杜江和爺爺走出房門,坐在院中的木椅,看著掛在天空皎潔的明月,山穀中蟲鳴鳥叫,誰也沒有言語,仿佛已經成為這靜美畫卷的一部分。夜深了,爺倆就進屋休息。月光透過窗戶映進屋中,屋中隻有一桌,一床,一書架,一灶台及幾樣日用品,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甚至一般的家庭都要比這好很多,這一切可以用清苦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