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變不止於此,始終未曾斷絕的琴笛之聲再度充斥殺氣,樓船暗孔全開,箭如急雨,灑向攻擊白耳兵的曹軍後隊。郭淮不愧是水奇兵隊長,幾個閃身,避開所有射向他的羽箭後,其足不停,拚命狂奔,來到水邊,一頭栽入長江中,再也未見其浮起,顯然是借水遠遁。
亂軍中,蔡瑁、張允未能看清郭淮動向,隻見後隊將士幾乎全部倒斃,還以為郭淮也不幸遇難。兩人正焦急間,忽見勁風銀光刺來,蔡瑁見機早,一個跟頭躲到親兵背後,可憐張允不及做出反應,便被銀槍穿心而過,出手者正是陳到。不僅是陳到,就在曹軍水兵愕然片刻,白耳兵全部轉入反攻,鷹影豹形再現,竭盡所能、大開殺戒。
明明人數遠遠多於敵方何止十倍?但偏偏被白耳兵與江東弓箭手前後夾攻,蔡瑁又要玩兒命躲閃陳到的追殺,趙雲也掃清全部偷襲者,加入戰團。趙雲與陳到兩位老搭檔一聯手,又有如鷹似豹的白耳兵相助,簡直如同巨鯨遨遊大海中,荊襄兵盡成魚蝦,雖多也無法阻擋其勢,唯有敗中求生,在與高手搏鬥和閃避箭雨中尋求一線生機。
就在此時刻,樓船上的笛音琴曲霎時停止,趙雲與陳到互換眼神,疾風旋風同時發出,吹得降曹軍人們頭重腳歪,站立不穩。等風聲消逝,他們再抬頭看,剛才追命索魂的“無常”們已經退向自己的軍船。蔡瑁正不明所以然,甚至不知是要下令追擊還是撤退,他麾下將士們也麵麵相覷,不懂究竟敵人們用意何在?
答案很快水落石出,或者說是水起石沒,因為就在刹那間,無情江水從四麵八方洶湧撲來,將這塊幹枯沒多久的“小島”重新吞沒,自然也包括那尚未陣亡的三萬左右黑甲水軍。
青甲碧盔的江東軍與赤盔紅甲的江夏軍各自在戰船甲板上,俯視著在江水中掙紮的敵軍們,如果不是這些人熟悉水性,恐怕早就化為屍首,為魚蝦果腹。周瑜高聲呼喝:“降者免死!”
或許是出於軍人的榮譽感,或許是因為多年來警惕江東軍而產生的不信任感,雖然瀕臨生死邊緣,卻隻有少數人立即向江東軍投誠。諸葛亮見狀微笑說:“荊州將士們,我主劉玄德與大公子劉琦,已在江夏重整兵馬,願意隨我們收複荊州,共同完成老主公劉表未竟事業的,可上趙子龍的船。大家同為荊州軍人,我們一視同仁、絕不歧視!不過,唯有蔡瑁除外,此人背叛荊州,罪大惡極,奉大公子命令,對此人絕不寬恕!”
諸葛亮一席話說畢,水中的軍人們竟然爭先恐後向白耳兵戰船遊去,就連剛才要投降江東者,也改弦易張,轉身遊離樓船。麵對此景,江東將士除周瑜外人人皺眉,淩統在大都督耳邊輕聲說:“諸葛亮什麼意思?這不是搶我軍的功勞嗎?”
周瑜嗬嗬一笑,以同樣低沉的聲音回應:“這些人是不會甘心為我江東效力的,投奔江夏軍總比投回曹軍好。不過這也說明,要定荊州,不能靠我們江東,還是要靠荊州人啊!”
周公瑾聲音雖小,天鷹子卻聽得滿耳,他不由以充滿欽佩眼神望著自己的好友,再度深深感受到三國演義人物與幻靈族對應者的不同,能有此胸襟與見識者,才配得上“周郎”稱號啊!
“大都督,我願投降江東,我願投降江東啊!隻要孫……不,主公但有所命,我蔡瑁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蔡瑁玩兒命遊向樓船,向周瑜高聲示忠。
周瑜雖然笑容依舊,卻多了幾分蔑視:“蔡瑁,你真以為我江東是藏汙納垢之地嗎?你要為我主效力,很好,那就借你首級去警告天下所有見利忘義、見風使舵的小人吧!興霸,動手!”
“手”字猶在眾人耳邊,甘寧的金光箭已穿透了蔡瑁天靈蓋,望著漸漸沉入水底的冒血屍首,諸葛亮笑搖羽扇,自言自語:“曹孟德,我孫劉聯軍送你的這份大禮,你定會印象深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