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吳(二)(2 / 2)

一陣悲痛之後,史太夫人令張顥、徐溫擁立楊渥之弟楊渭繼承王位。二臣得令,黎明時分便將楊渭擁至至王位之上,召集百官拜為吳王,同時派人告知李軒。楊渭,吳主楊行密第二子。

張顥、徐溫齊心廢立君主,卻未能共享富貴。

楊渭被張顥、徐溫擁舉為吳王,張顥與徐溫共掌吳國大事。張顥既是楊行密托孤重臣,又擁立楊渭有功,所以妄自尊大,欲比周公,儀仗車駕與吳王相仿,也逐漸疏遠李軒等人。

吳王楊渭生性懦弱,難主政事,張顥便以首輔之尊,邀文武眾人在相國府議事。他對眾人道:“楊渥不賢,窮兵黷武,今新主繼承王位,吳國大事當由何人主持?”

眾人皆不敢語,張顥見無人應聲又道:“我受先王恩惠,內擔托孤重臣,外結諸侯和善,非相國一職可擔當。今欲立大丞相一職,以便總領國政,不知誰人可堪當此職?”

左右大臣紛紛附和道:“相國之才,可擔此任。”

張顥看了一眼坐在一旁徐溫,徐溫心中暗想我與張顥同為吳王老臣,共立楊渭繼位,張顥卻獨霸朝綱,實在是欺人太甚。徐溫是敢怒不敢言,隻得勉強符和了一聲。張顥見徐溫亦不敢反駁自己,進而對徐溫道:“吳國與雅王殿下修好,再無北方之患。但那錢鏐掌有兩浙十州之兵,乃我吳國大患,竟敢妄稱越王,徐老將軍本為吳國擎天一柱,越國非將軍不能鎮也。”

徐溫答道:“吳王有恩於溫,理當率虎豹之師鎮守淮南重地。”

張顥喜道:“將軍真乃豪爽誌士,就請將軍提早出兵,了卻國家之患。”

徐溫微笑不語。

徐溫議事之後,帶著滿腹怨氣回到府中,剛剛落座,便有下人來報司業嚴可求有急事來見。徐溫令客廳相見。嚴可求,同州人氏,是徐溫好友。

見了徐溫,嚴可求問道:“今日相國府內將軍因何輕易答應張顥調遣?”

徐溫捋須道:“老夫效忠吳王已近二十載,今為國家,何須多慮。”

嚴可求驚道:“公與張顥皆是佐命之臣,而張顥獨霸朝綱,將軍豈能任由他人擺布。”

徐溫問道:“先生究竟意欲何為,不妨直說?”

嚴可求道:“可求當年乃是破落小吏,受將軍舉薦得伴吳王左右,將軍知遇之恩下官無以為報。今張顥欲用掉虎離山之策,排擠將軍,下官豈能袖手旁觀。”

徐溫失色道:“願聞其詳。”

嚴可求近前低聲道:“將軍不如求助於雅王殿下。”

徐溫點頭讚同,令嚴可求前去邀請李軒。

李軒來到徐溫府上,聽得來龍去脈,微笑道:“當今朝內惟有老將軍與張顥可同日而語,倘若將軍去往淮南鎮守,則張顥將永不準將軍複還,那是朝廷就成了張顥一人專權。張顥實乃秦之趙高、漢之王莽,朝之奸臣,國之亂黨!”

徐溫撚了撚頷下短髯,道:“以殿下之意,我若不去則反要遭張顥暗算?”

李軒點頭笑道:“將軍以為如何呢?”

突然徐溫猛然醒悟,問道:“莫非殿下要我鏟除張顥?”

李軒點了點頭,正色道:“今早在相國府上,將軍離去之後,李承嗣、朱瑾二為將軍也是忿忿不平,曾前來找過本王,何不會邀二位將軍共議大事?將軍在揚州尚握兵馬,且時不我待,何不趁此天時、地利、人和之良機,早做決斷。”

徐溫拍案道:“殿下句句肺腑,老夫感激至極,今夜天色已晚,明日邀李承嗣、朱瑾二位將軍,共同商議掃除奸黨之大計。”

嚴可求起身道:“如此甚好,本王也不便久留,就此告退。”徐溫也與嚴可求告辭送其離府。

次日傍晚,徐溫邀李軒、嚴可求、朱瑾、李承嗣同往府中商議。四人對坐後堂,嚴可求先道:“殿下,諸位將軍,相國張顥有獨霸朝綱之心,官大壓主之欲,三位將軍皆是先王楊行密之舊臣,豈可坐看賊子逞凶,今在下與徐將軍皆有除張顥之意,不知朱、李二位將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