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馬飛奔,袁象先手持梁軍都督將箭,一路直奔汴梁皇宮,求見朱友文。
金殿上,袁象先跪地高呼萬歲,朱友文令其平身看座。朱友文憂心忡忡問道:“袁將軍此番回來,不知前方有何軍情?”
袁象先泣聲道:“啟稟萬歲,張歸厚都督拒敵於浚儀城,前日上陣後心窩被打一槍,今槍傷未愈難以出戰,此番命末將前來乃是為求援兵。”
朱友文聞言大驚,連忙道:“即是如此,朕即令兵部點撥人馬,不日便可發兵。”
袁象先再次跪地拜謝道:“謝萬歲發兵,前方軍情危急,末將請求先行告退。”
袁象先剛離開皇宮,正巧被在宮裏辦差的李振看見。他趕緊趕往張廷範府上,將袁象先返回汴州一事告之。太常卿張廷範素來猜忌張歸厚,一見袁象先返回,便料到張歸厚在前線有事。趕忙與李振一同入宮麵見梁帝。
同在金殿之上,張廷範對朱友文問道:“敢問萬歲,可是前敵有事?”
朱友文如實將袁象先所報告之。
張廷範裝作震驚的模樣道:“陛下,可記得霍存否?”
朱友文聞聽此言一時不解其意,張廷範近前言道:“陛下,張歸厚已率宮中禁軍出征,汴州人馬不過萬餘,倘若全部交與張歸厚,而張歸厚效仿霍存之法投靠唐兵,我等何以拒之?”
朱友文聞言大驚失色,臉色刷白問道:“以愛卿之見,當如之奈何?”
張廷範挺直身軀,微微一笑答道:“萬歲隻管撥三百士卒趕赴中都,其餘一概不問。”
朱友文一聽,立即反對道:“當初張都督出征時,朕曾應允速籌備兵馬以援之。如今背反,朕之威信何在?此怕不妥。”
張廷範與李振相對一眼,心中暗笑,就你這麼個傀儡還有什麼威信?
兩人臉上卻一臉嚴肅,李振搖一搖他那尖腦袋,施禮道:“臣有一計,既可維護陛下威嚴,又可免去張歸厚持兵自重。”
“愛卿有何良策,速速道來。”朱友文聽李振這一番說辭,灰白的臉頓時來了血色。
李振清咳一聲,才緩緩而道:“臣舉康王親領禁軍,前去援助張歸厚。若是那張歸厚真有二心,則康王可攜皇命取而代之。以康王之能,統帥大軍,也不會墮了陛下的威嚴。況且康王殿下久經沙場,又與唐軍有過交鋒。以康王殿下為援軍之帥,定可重振我軍軍威。”
朱友文看了看一旁眯著眼靜聽的張廷範,不想這太常卿立即施禮道:“臣甚認可李大人之議。”
“甚好,甚好。李卿之言甚合朕意。”朱友文樂得手舞足蹈,“兩位愛卿先為朕擬好聖旨,再交由朕用印。”
張廷範、李振兩人連忙跪拜領旨。
次日,朱友文招袁象先進見,對袁象先道:“朕已詔令兵部,點精兵一萬隨愛卿救援浚儀,以康王為帥,愛卿與康王擇日起兵吧。”
袁象先見有突變,驚問:“萬歲怎可一軍點兩帥,如此將士將聽何人之令,焉能與唐兵相抗?”
朱友貞言道:“康王領兵非一二日了,此番既可與張都督相為輔應,我軍戰勝唐軍又多了一分勝算。”
早已領了聖旨的朱友孜也道:“莫非袁將軍認為孤此次領軍前去救援,反而會拖累張都督,孤的能力在你等眼裏就真的如此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