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章一柄鋼槍,帶領手下在敵軍之中橫衝豎穿,所到之處無不人仰馬翻;史敬思一把長槊,一隊彪騎更是來去如風;李軒騎著閃電寶馬,手持玄龍劍,在左右親衛鋼盾守護下,一邊調度軍隊衝擊敵軍,一邊親下戰場,玄龍劍所到之處,敵軍士卒手中兵刃無不遇劍而斷,所向披靡。
兩軍相互膠著,勝負未分,但形勢似乎對唐軍更加有利,因唐軍人數占優。
雙方戰至正午,梁軍鳴金收兵,前軍變後軍,逐步撤出,井然有序。唐軍士卒也饑疲交加,李軒遂下令回營。
雖已過秋中,當天氣卻突然的暴熱,唐軍回營之後,個個口渴難耐,與梁軍交戰半天,早已疲憊不堪,紛紛解開戰甲,丟開兵器,爭搶喝水,秩序紊亂。
正當唐軍正在喝水解渴,寇彥卿突然帶一隊騎兵經唐軍陣西而南,疾速奔近。寇彥卿部經唐軍陣前時,唐軍哨崗始才發覺,發出敵襲信號,唐軍陣勢突然的動亂。
劉鄩見時機成熟,遂下令出擊,親率輕騎衝鋒,主力繼進,東涉汜水,直撲唐軍大營。唐軍士卒已經卸甲棄械,梁軍突臨。唐軍未及列陣抵抗,被迫東退。
李軒等見梁軍毫無疲憊之色,才恍然今早交戰梁軍原已有所保留,並未全軍出擊,此時才換上休息完畢的大軍出擊。
劉鄩親率驍騎精銳突入唐軍陣中,從陣後展梁旗,唐軍士卒迅速崩潰,就連李軒也無力阻止,隻有下令東撤。
梁軍養精蓄銳,相比之下,唐軍已作戰半日,早已精疲力竭,聽聞撤軍,立即奪路而逃,哪有往日精銳之師的模樣。
梁軍輕騎切入唐軍陣中,將唐軍分為南北兩半,王彥章與敬翔等被分在北部,往板渚方向撤退。而李軒與史敬思則被分在南部,雙方被梁軍分隔開來,試圖了幾次突圍,皆無功而返,隻好往南撤去。
劉鄩見李軒帥旗所在,調重兵圍之,給了王彥章等人往北逃離的機會,而李軒則陷入了梁軍的又一次包圍。梁軍兵分兩路,將李軒所帶唐軍夾在中間,斷去其往南北逃離之路。
李軒與史敬思登上高崗,放眼望去,四周梁軍大旗飄揚,梁軍手中兵器寒光閃閃,正一步一步朝李軒他們迫近。這次沒有上次迴洛時的幸運,玄幽軍團已經遠在北邊,就算聽到此處唐軍已敗,也無力趕來相救,唐軍上下正陷入絕望之中。
史敬思將箭囊中最後一支箭矢射出,正中敵軍正欲攻上來的一名騎兵戰馬,戰馬應箭倒地,阻擋住後方緊跟的梁軍,拖延了他們攻上李軒所在高岡的時間。
史敬思回到李軒之前,跪下便拜。李軒大驚,連道:“將軍這是何故?”
“請殿下上馬突圍,此處就交由敬思。”史敬思洪亮聲音響起。
李軒眉頭一皺,道:“將軍何處此言,本王當於眾將士共進退。要本王不顧諸位生死,顧自突圍逃離,那是不行。”
史敬思依然跪著,揚起頭,道:“殿下乃唐軍之靈魂,隻要殿下能安然突圍,與王彥章將軍會合,還能卷土重來,就算敬思戰死此處,也是值得!”
李軒眼眶一濕,上前一步,扶起史敬思,突然哽咽:“敬思……”
史敬思一急,甩開李軒,嚷道:“雖然敬思追隨殿下時間不長,但仍知隻要殿下無恙,帶領唐軍,唐軍仍是無敵之師,天下仍是大唐的天下,若殿下有些差池,那先前得來的一切將付諸流水。請殿下上馬,快快突圍。”史敬思再次跪下請求。
周圍將士無不跪下,齊聲呼道:“請殿下快快上馬!”
李軒環視一周,心中淒苦,怎會落得今日田地?
扶起史敬思,沉聲道:“要本王先行突圍可以,但將軍一定要答應本王,務必要安然回到本王身邊,不得有誤!”
史敬思哈哈大笑:“有殿下此言,敬思定要辦到,請殿下準備突圍,敬思安排五百精銳隨殿下左右,以衛殿下。”
李軒點點頭,對其他人道:“諸位將士,本王今日之敗,定要向梁軍討回,諸位定要好好保命,再隨本王向梁軍討回此債。”
眾人齊聲應諾!
史敬思接過帥旗,大喝一聲,領上其餘唐軍,朝梁軍殺去,而李軒則在五百親衛的護衛之下,朝反方向突圍而去。
梁軍將到唐軍帥旗,以為李軒親領唐軍殺來,欲圖突圍,嚴陣以待,兩翼則悄然朝唐軍之後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