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博率領五千先頭部隊,搶先翻越北邙山,抵達大河南岸,選一河流較緩出伐木搭橋,李軒領其餘軍隊緊隨其後,大軍準備渡河北上,以此甩掉兩側的梁軍。
唐軍留置空營,以惑敵軍,連夜渡河,集結於大河北岸,趁河清大軍南渡而出,城中空虛,西折向河清全速進軍。
河清守軍猝不及防,還沒弄明白唐軍如何有若天降,突然出現,就被唐軍擊潰,大多數棄械投降。
剛渡河而過的梁軍聽聞河清被唐軍襲擊得手,後方失守,頓時大亂,急忙回渡北岸,以期奪回河清。
來回渡河,而一無所獲,梁兵已疲憊不堪,隊陣無序。此時的唐軍已經得到休息,正以逸待勞,靜候回渡的梁軍。
李軒等人布兵於河岸不遠的樹林之中,馬銜枚草,人息寂靜,靜靜地看著梁軍陸續渡河登岸。待到梁軍大半已經踏上北岸,林中號聲響起,早已準備妥當的唐軍弓箭齊射,箭矢鋪天蓋地朝腳跟為定的梁軍飛去,頓時令渡河部隊大亂,兩波齊射過後,騎兵從林中衝出,殺入敵軍之中,將之分割為幾部分,隨後的步兵跟上,加入屠戮行列之中。
渡到一半的梁軍見岸上已經亂成一團,慌忙後撤,與尚不知情的後續部隊撞個正著,橋上亦大亂紛生,唐軍箭矢朝橋上大亂的梁軍射出,毫無防備的大軍一時死傷無數。血染河麵,在火光的照耀下更反射出紅光,使整個戰爭更如修羅地獄。
血染大河,漂浮百裏,戰事完全一邊倒向唐軍,渡河而過的梁軍不是被斬殺便是投降,渡半的幾乎全部死於自相踐踏及唐軍弓箭之下,其餘的四向逃散。
攜大勝之威,李軒揮軍東進,兵臨河陽城下。河陽守軍哪知唐軍會突然出現,大敗而逃,晉軍又相機而動,唐晉聯軍合力攻下河陽。
李軒將河陽讓與晉軍李嗣昭進駐,為進一步造成敵之錯覺和不意,以三千人的兵力偽裝為主力,向河陽橋移動,佯做由河陽橋渡河,進攻北邙山的梁軍,引敵軍布陣於南岸,而自己則率兩萬主力迅速從河陽東南登船渡河,枕兵迴洛東北,欲趁迴洛兵力多數布置於西部,協同北邙梁軍截擊從河陽橋而來的唐軍“主力”,全力拿下迴洛。
唐軍大軍渡河而過,進軍迴洛東北,於一高地設營。本來一切妥當,大軍正欲休息,突然迴洛方向鼓聲震天,號聲轟鳴,夜色之中也看不清梁軍動向,李軒連忙派人查探。
查探之人很快慌張歸來,向李軒報道大營東南兩麵已集結梁軍約五萬兵力,正將己軍團團圍困。
眾人聞言臉色大變,都望向李軒。李軒也是眉頭緊皺,先有北邙山之險,而再有現在梁軍將自己團團圍住,似乎他們早便知曉自己的行軍路線,布下天羅地網等著自己帶兵鑽進來。
究竟是何處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