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征程(1 / 2)

經由潼關一戰,大勝梁軍,京師長安張燈結彩,如同過節般,慶祝唐軍大勝。李軒由此聲名鵲起,唐皇傳旨封賞有功之人,並宣李軒回京,參加慶賀大典。經由貫通黃河與京師長安的廣通渠駛抵長安城內,碼頭處鞭炮大鳴,侍衛肅立敬禮,百姓歡歌雀躍,喜迎李軒回京。這般隆重的大陣仗,卻讓李軒憂心,如今隻是暫退敵軍而已,要真正慶賀,也要等到徹底擊敗梁軍之後吧。

太子李裕,親率百官代表唐皇來碼頭迎接李軒。李軒下船,朝臣上前稱賀,李軒一一答謝,才和李裕一起登上迎接的馬車,在眾兵衛拱護下離開。

修葺一新的含元殿,似乎在預測著唐軍大勝之後,大唐將迎來重新的興盛,重新煥發出它全盛時期的輝煌與威嚴。唐皇李曄在殿上親自宣旨,封李軒為天策上將軍,平梁討擊使,節製諸道唐軍,乘勝追擊,徹底平定叛亂。然後才宣布設宴慶功,宴會上君臣盡歡,歌舞升平,與戰場上的蒼涼氣氛截然不同。李軒心中暗忖這唐皇還不糊塗,知道任他去平叛。

一個霓裳輕舞,一個劍陣舞,彰顯大唐的文采和武風並舉,將宴會推向高潮。舞畢,朝臣輪番敬酒,氣氛熱烈。李軒趁著眾人喝開了,悄悄溜走。

待到李曄望向李軒的座位,發現已是空空如也,才發問皇兒何去。眾臣麵麵相覷,竟然隻顧自己喝酒言歡,連今次慶功宴會的主角消失了都不知道,殿內突然安靜,無人敢吱聲。直到李裕笑道李軒估計是醉了,先下去休息了,李曄才宣布不必理會了,宴會繼續,氣氛重歸熱烈。

而李軒卻是在宮門禁衛的驚訝神色中策馬出宮,溜回雅王府。

郭淑致顯然沒有料到李軒會突然回府,隻當他還在宮內參加慶功宴。見李軒站在她麵前,又驚又喜,一把撲向李軒寬厚的胸膛。

李軒捧起郭淑致略顯清瘦的俏臉,輕輕擦拭掉眼角的淚痕,輕聲笑道:“怎麼,都回來了還哭什麼呀?”

“高興哩,高興也可以哭啊。”郭淑致埋頭柔聲道。

李軒將其輕輕攬入懷中,突然壞笑道:“想我嗎?我可想你哩,特別想……想出征潼關前的那晚,嘿。”

郭淑致掙脫,霞飛玉頰,低聲微嗔道:“就知道你想的不是什麼好事,這是人人傳聞的大敗敵軍的英雄雅王嗎,就會想這些事。”

“怎麼不是好事?這是大好事啊,嘿嘿。再說了,英雄就不能想這事了?”李軒聽得心裏直樂,湊近郭淑致耳旁道,“我真的被傳成英雄了?才小小一個勝戰而已嘛。”

郭淑致千嬌百媚的橫了李軒一眼,突然轉換話題道:“哦,若芊小姐就要離開長安了。”

“什麼?”李軒心中一震,產生一絲莫名的感覺。輕聲歎道:“該走的終歸要走。今晚有致致就夠了,誰也不想。”

郭淑致一把推開李軒道:“若芊小姐本來前幾日就要離開了,隻是聽說你會回京,才臨時決定等明日再走。她還專門來要我轉告你,怎麼說你也應該去送送人家吧。唉,真是個美人啊,不知誰能有福氣得以讓若芊小姐托付終身。”

李軒搖頭苦笑:“不要這樣看著我,一個你我就侍候不過來了。”

“自作多情吧。”郭淑致微皺俏鼻,故作不屑道。

李軒聳聳肩,灑然答應明日去送若芊。

初夏的朝陽,隨意揮灑著寸寸金光。長安的城郭已經遠遠消失在身後,官道上馬車悠然停下,若芊掀開車簾,對一直隨車前行的李軒嬌笑道:“殿下送到這便可了。”

李軒一早便送若芊出城,卻沿官道一路送到長樂坡,再送到現在的灞橋驛,送越遠心中越是不舍。

李軒騎馬到官道旁,摘下一截楊柳枝,來到若芊車窗前,甩蹬下馬,雙手捧上柳枝:“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逢,得聞小姐仙曲。折柳一枝,送別小姐。”

若芊下車,接過折柳,柔聲道:“灞橋兩岸,十裏長堤,一步一柳,長安東去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若芊在此為殿下獻上一曲,以答殿下折柳相送。”

言罷,在路旁坐下,輕撫琵琶,弦動音起。

“莫折宮前楊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傷心日暮煙霞起,無限春愁生翠眉。凝碧池邊斂翠眉,景陽樓下綰青絲。那勝妃子朝元閣,玉手和煙弄一枝。”

仙音嫋嫋,婉轉流傳。一曲唱畢,眼角微紅,令李軒為之心折。

“殿下請回吧,若是有緣,他日還可再見。”

李軒看著眼前美人,點頭道:“若逢機緣,定要去太原府,與小姐相見。”

輕靈悅耳的聲音飄來:“殿下到太原府可就不是要見奴家了,是要去算計哪個倒黴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