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兕說的那句“把你們吃了,我還是瑞獸”的話頭時,董承影在理智上告訴自己不能生氣、不能發火,然而怒氣終究還是不可控製地冒了出來。盡管他想克製,可如果用時間來形容他克製多久,也就勉強算是三個刹那間。
在事後,董承影跟陳知止談及此事時,他自己給自己的辯解是:那些怒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舊事燃起,可是還有另外一部分左右是死,但不要好好地去死的怒氣。
卻說董承影一怒衝上前,夔牛卻是先一步把宋天霖給擊暈。宋天霖的實力雖說不及董承影,甚至不如鄭白羽,可真是實力和董承影相差並不大。雖說當時他和鄭白羽兩人纏鬥董承影許久,可最後還是董承影拚著受傷才勉強險勝一點。就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董承影比鄭白羽和宋天霖強也強不了多少,至少不會相差一個級別,相差一個級別時他們二人再怎麼配合都是會受到碾壓式的攻擊。
這一點夔牛也已經感知到,這也是它一開始就使用一記強大能量的雷電攻擊把宋天霖電暈,隻有這樣它才能安心對付董承影一個人。盡管它已經感應出董承影境界並不高,甚至就單純境界而言還不如暈倒的宋天霖,可它總感覺董承影要比宋天霖難對付很多。
事實證明它的直覺是非常的準確,就在它施展雷電擊暈宋天霖同時,看到董承影急速竄向它的跟前,施展了幾個雷擊術,卻都被董承影躲過。
這不是說董承影的身形已經快過閃電,而是人都是活的,任何的攻擊都要鎖定目標或者猜測目標運動方向而做出預判再做攻擊,這種鎖定和預判都是需要時間。如果說目標不動,在很遠施展電攻擊後讓他躲閃,沒有人能夠躲閃得開。至於董承影能躲閃開就是他有感應出法術攻擊時產生的那點極其微弱的能量波動,而如何躲避這些攻擊,他有極其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把臨字訣和兵字訣都用到了極致,身體和手裏的兵器上都裹著一層能量,他隻有盡可能的把這兩種剛學到的東西都發揮出來。此刻麵對的是最少是強他兩個級別的異獸,若不超強度支出靈氣和體力,拖延時間也做不到。
當然他也不是能夠躲避掉夔牛的所有攻擊,在夔牛釋放出的二十六記攻擊中,成功躲避掉了十八記攻擊,躲避率將近七成。這是一個極為驚人的能力,要知道修行高一級能夠力壓低一級的修行者主要原因就是高一級別的修行者能夠完全鎖定低一級別修行者的動作,這就造成他們的攻擊幾乎就是全中。而同等級之間各自的反應以及能力而言,躲避攻擊的概率也就是一半一半。而那些有特殊血脈蘊含的本源技能,他們之所以能夠壓製同級別的修行者甚至是越級挑戰,就是在同等級修為中,躲避、承受以及攻擊這三方麵中有部分明顯優勢。
董承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什麼特殊的血脈,不過他對所有法術攻擊都極為敏感,這種敏感來至於他在淩風穀內兩年半的磨練,那種無時無刻都要提防,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有風刃襲擊。
董承影靈異的閃躲讓夔牛有些詫異,隨之而來的就是惱怒。盡管在它釋放的二十六記攻擊中躲避了大部分,可對方的實力終究還是強他太多,那八記攻擊也讓他大不好受。可他終於靠近了夔牛,來到了他能攻擊的範圍內,障刀已經出鞘,匕首也露出寒光。
夔牛沒有肉體。
普通的動物和人一旦沒有肉體,若是沒有在特殊環境中魂體就會消散,修行者或者妖一旦沒有了肉身,魂體存下來也會弱太多,實力幾乎就是百不存一。而若是魂體受損,那可是比肉體受損嚴重太多,需要很長的時間休養才能恢複。
是以,對於董承影的攻擊,夔牛盡管能輕鬆躲避,可也不敢托大,它也怕一個不注意被攻擊到。而且它也感應到董承影施展的路數有些怪異,一些招式跟它在很久以前見過的有些相似,可卻又不像,在招式與招式的轉換中,他的更為流暢自如。就像那一記撩刀,無論是正撩反撩,都是由下至上,每個人的身體高度不同,可撩出的角度幾乎都是一致,因為刀有重量,不同刀多有相對應的招式,而很多招式中都會有撩刀,可無論正撩反撩,角度不到位手臂容易拉傷,這都是戰鬥的經驗所積累。誰都想把兵刃運用地如臂使指,可若是沒有長時間的摸索和極高的天賦,想要做大那種程度可是極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