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張家口(3 / 3)

和他們打交道的軍官都是鋼甲錦袍,儀表堂堂,舉止有禮,看起來不說是一支威武之師,至少也算得上是文明之師。但那些徒步跟著一路狂奔的士兵們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拋開明顯營養不良的單薄身板不說,這些大多由各地官府抓丁送來的非職業軍人根本不像是要去打仗的樣子。光看一個人也就罷了。如果幾十上百個夏兵湊在一起,那種鬆垮勁讓張鬆有上去給他們做隊列訓練的衝動。

更讓一些從沒離開過草原的國防軍軍官驚訝的是,夏軍普通士兵的裝備比軍官差了不止一個檔次。都已經是仲春了,有人還穿著棉袍,卻連副皮甲都沒有;還有的人穿著紙甲,下麵就什麼都沒了。他們手裏的武器更是參差不齊,長短都有。甚至有人用的還是蘇合人丟下的彎刀。十幾斤的大刀由膘肥體壯的遊牧民使起來還算稱手,但明顯不會適合這些骨感士兵。

反觀國防軍,軍官和士兵除了肩章和臂章上有所區別,大家穿一樣的盔甲軍服,拿一樣的馬刀騎槍。雖然製式軍裝還不能保證人手一套,但通過戰鬥繳獲和簡單的回爐再造,現在每人都有規定數量的馬、刀、盾、甲、弓、槍。和夏軍相比簡直稱得上武裝到牙齒。也難怪那些夏軍軍官會在無意中流露出戒備和害怕的神情。

“蔡大人,你們怎麼不給戰士們裝備得好一點?至少讓他們穿合適的衣服,拿合適的武器。”張鬆有些受不了這些友軍的不統一,忍不住對夏軍帶隊的校尉抱怨道。

那個姓蔡的校尉不以為然地掃了眼穿著破布鞋,拚命跟著他們的步卒:“張大人有所不知。我大夏分禁軍和各州縣自練的府兵鄉勇。若是有什麼東西,禁軍先拿,剩下的才給我們。再說嘛,這些步卒一仗下來總有些損傷,給他們好兵甲也不頂用。反正人少了再去征召就是。打造兵器盔甲朝廷花銷不小,可這充軍的人,要多少有多少。交不起租的農人、交不出稅的商販、作奸犯科者、贅婿流民……隨便找一找就能湊出一二十萬來。”

張鬆聽得無言以對。李雪鱗一直強調軍隊要職業化,軍人要專業化,人才是第一位的。耳濡目染,他也認為一個優秀的士兵如果用兩倍物資來武裝,就能夠發揮出十倍效果。遠勝於打仗拉稀,兵餉還不少給的弱旅。因此國防軍對於單兵素質的要求極為苛刻,對於軍官更是層層加碼,還不許搞特權。這些即使在國防軍新兵看來也顯得不通情理的規定,換來的是這個時代強悍到無以複加的戰鬥力。

沒想到這些即將和自己共同作戰的友軍居然出此高論。張鬆這時不但慶幸軍長不在,更慶幸那些夏軍軍官死要麵子,隻願和自己談。要是被其他國防軍官兵聽到這些不把戰士當人看的屁話,隻怕大家當場便會鬧僵。

張鬆不願再糾纏這個話題,問道:“蔡大人,張家口現在形勢如何?記得你說過有一支蘇合軍隊正向著關城攻來。”

“正是。不過劉大人正帶著兩千人據守,蘇合人沒那麼容易叩關。”蔡姓校尉顯然很迷信城牆的作用,“再說我們這不正在抓緊趕回去麼。”

“這叫‘抓緊趕回去’?!”張鬆徹底被雷暈了。如果換算過來,現在他們的速度充其量也就每小時四五公裏的樣子。要不是蔡校尉點破,國防軍的少將師長還以為是夏軍趕路累了,情況也不緊急,正好一路慢慢走。

張鬆忍無可忍,從馬上一把拽過蔡校尉,衝著他的臉吼道:“他媽的!如果你是老子的兵,早就被一刀砍了!說!蘇合人什麼時候會攻到!”

“你!你怎敢辱罵朝廷……”

“我管你朝廷!”張鬆推開這個現世寶,回過頭大聲下令,“三師全體都有,立刻開始急行軍,目標——張家口!七十裏,半個時辰內趕到!”

他的命令被一層層傳下去,夏軍軍官們目瞪口呆地看著塞外蠻夷占了大半的黑衣騎兵突然就這麼排著整齊的橫隊催馬飛奔,一個個單位、一麵麵軍旗,有如被仔細量過後標出來的,間隔不差分毫。整個過程中除了命令被傳達和確認的聲音,沒人多說一句廢話。親眼見識了蘊藏在嚴格紀律中的力量,這些在中原也屬於二流軍隊的校尉、都尉們才驚覺自己接應的是一支能夠橫掃萬軍的無敵軍團。

“誰有空著的馬,把他們都帶上。”張鬆指指被甩開老遠的夏軍士兵,“他們也不容易,幫一把吧。那幾個草包也帶上。媽的,少了他們還真不方便進關!”

他話音剛落,迎麵卻有一騎疾馳而來。

被一路顛得七葷八素的騎手拚著最後力氣喊道:“是……是殺蘇合人的弟兄們嗎?齊……齊上校口信:兩千蘇合人已在驅趕百姓叩關!事態緊急,速來增援!”

本書首發.17k.,請來首發站訂閱,支持作者更新。

*注:古代商販贅婿地位都很低,屬於被盤剝的對象。包括隨時可拉去充軍。因此除了一些名將練的兵,古代大多數軍隊戰鬥力可以參照國軍的三流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