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山恨鐵不成鋼地瞪了城門官一眼。他隻是個從六品的揚武校尉,離“將軍”還差得遠,但不多不少,東門這塊兒的兵歸他管。那幾個兵油子在他的積威之下不敢再造次,抖擻起精神,開始有模有樣地盤查過往行人。
官道上走來三個人。一人當先領頭,搖著隻鈴鐺,後麵兩個都背了個大布包。路上行人見了他們,紛紛躲開,避之唯恐不及。
劉大山是南方人,看得稀奇,問城門官:“這幾人是做什麼的?怎麼這般怪異?”
“回將軍,他們是背屍匠。燕州陋俗,人死了之後不能馬上入殮,得停屍城外,再由背屍匠背進來。呸呸,晦氣!”
“背屍?這幾日城中有誰死了?既然是從外麵背回來,可有人見他們將屍身運出去過?”
“這……”城門官想不到這個看似五大三粗的軍官居然如此心細,這一遲疑,劉大山已幾步跨了過去,將那些人攔下。
“幹什麼的?”他圍著兩個背屍匠慢慢踱著,眼神上下掃了幾遍。
“將軍,小人乃是走陰陽路的,這誤了時辰有些不妥。您看能不能讓我等先去見了喪主?”一個背屍匠用標準的燕州口音回答道。
“喪主是哪家?”
“南城八角井胡同的張員外,前幾日他兩個來投奔的遠房表親過世。”
“你們是什麼時候將屍身運出城的?”
“將軍有所不知,出城之時我等不能近前,須由喪主親自送至靈堂。”
“靈堂在何處?”
“沿官道走,過了五六裏地有個往北的小路,走上去翻過一座山梁就到了。”
見背屍匠對答如流,劉大山看了看城門官。
“將軍,那兒確實有處靈堂。”
劉大山點點頭:“將屍體給我看看。”
“將軍,萬萬不可!”那搖鈴的唬得急忙上前攔在中間,“各行有各行的規矩。若是‘背子’中途見了天日,我等就無法向喪主交差……”
劉大山推開他,撩起白布一角。
衝天的臭味中人欲嘔,城門官、兵油子紛紛捂住口鼻,幾個看熱鬧的百姓轉身大吐特吐。
屍體臉上鼓起一個個水泡,有幾個還破了。劉大山是打過仗的,沒少見屍體。知道人死後一段時間屍液會這麼流出來,當真臭不可聞。皺了皺眉頭,揮揮手:
“對不住,劉某職責在身,不得不謹慎。若是混進奸細大家都沒好日子。沒事了,你們走吧。”
那搖鈴的一副有氣不敢出的窩囊樣,癟著嘴,咕噥著什麼,領著兩個背屍匠慢慢走遠了。
劉大山注視著他們,直到拐過一條街,看不到身影,他總覺得這些人的身上、神情上、應對上,似乎哪兒有問題,但又說不上來。
“這放上十天的屍體還真不好聞,也難為那些背屍匠了。”城門官緊緊捏著鼻子,甕聲甕氣道。
劉大山點點頭。突然,腦中靈光一現:“等等,你剛才說什麼?十天?”
“是啊。將軍有所不知,停屍十天才能入殮。”
“快追!那兩個人有問題!”劉大山將愣在原地的兵卒一個個踹走,“追!決不能讓他們跑了!盡量抓活的!”
東門亂作一團。城門官抖索著問道:“將軍……可是有什麼蹊蹺?”
劉大山伸出五個手指晃了晃:“五天!今年熱得早。這種天氣,最多五天之後屍身就不隻是流膿水,會鼓脹如球,連眼睛都被擠出來!哪怕靈堂陰冷,也晚不過七天!斷沒有這麼類似生人的情形!”
“那……那剛才的背屍匠……”
“奸細!”劉大山帶著濃濃的殺氣吐出這兩個字。
——————————————————————————
注1:藥叉,即夜叉。都是梵語Yasha的音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
注2:中國某些地方確實有不能在屋裏停屍,入殮時再由人從院子裏背進來的習俗。文章中以此為基礎略有誇張。畢竟是架空,大家不要深究了。
注3:劉大山所說為屍體腐敗後的巨人觀,一般夏天需48~72小時, 春秋天需72~120小時,冬天需10~15天。高度腐敗的屍體,由於其全身軟組織充滿腐敗氣體,極其顏麵腫脹,眼球突出,嘴唇變厚且外翻,舌尖伸出,腹部膨隆,腹壁緊張,陰囊膨大呈球形,整個屍體腫脹膨大成巨人,難以辨認其生前容貌。這種現象就稱為腐敗巨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