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從自己開始(1 / 2)

她叫譚雅,是個農村丫頭。她感覺自己有點笨,主要是她記事時就已經八歲了,不能說以前的事什麼都不記得,她記得隻不過不是那麼清楚,所以說她比較笨。

八歲以前的模糊記憶,隻是很零星的記得一家六口人一直在奔波,做什麼呢?逃計劃生育,是的。她家有姐弟一共四人,受農村的重男輕女思想的嚴重影響,所以家裏一直在盼著有個男孩,當她家小弟降臨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她們一家人該返回老家了。

逃計劃生育主要是因為三個原因:第一、她爺爺不是很待見她們幾個女孩,聽說有她大姐的時候,她爺爺一聽到是女孩的消息,身為菜農的爺爺竟然把黃瓜都給砸了。忘記說了,她爸弟兄四個,她還有一個姑姑,老爸是幺子。譚雅在家排二,89年出生,是次女。為了怕爺爺在聽到什麼消息把自己的身體給傷了,她們一家遠離爺爺,所以走得遠遠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農村裏人心太複雜,用現在的話說,嫉妒羨慕恨,是都有的,89年那段時間是計劃生育最緊張的階段,一家隻準生一個,聽譚媽媽說,她原來是有一個哥哥的,後來因為村裏人告密,隻能打掉,聽說是個已經成型的男孩,所以就必須遠離危險。第三個原因,是說計劃生育查的太嚴了,被發現後不僅要罰錢還要準備進派出所,聽譚爸說她們一家人回來之後,爺爺就被請到派出所了,好像走的時候還帶著被子,派出所的幾個人開玩笑說“大爺,怎麼還帶著被子呢?”,爺爺當時的回答是“準備過冬呢!”所以在90年代這個物資還比較匱乏的年代,必須得時不時的準備開溜,要不然就等著罰錢和抓人。

等到這麼一大家子人返回家鄉的時候,因為弟弟和妹妹沒有戶口,所以他們倆理所當然的當了幾年的“黑孩”,等著以後大普查的時候再上戶口。

譚雅八歲的時候開始上小學一年級,因為那時候在農村裏麵不興什麼幼兒園和育紅班。

一年級,很是應該值得記憶的年代。

“小雅,去上學了,你去不去?”一吃完早飯,隔壁的娜娜就開始來她們家玩。上學?這個問題她還沒考慮過。你看見沒,她姐,從上學開始到現在每天都要早早起床去學校,睡不成大頭覺。“娜娜你要去上學啊?”她很是鬱悶的看著娜娜。

“當然啊,學校有很多人,很好玩的”娜娜看到她一副疑惑的樣子,不時地充當解說員。

其實很多人,都是什麼樣的人,這個是很吸引她的,她磨蹭著過去問她媽,討論著要不要上學的問題,不要誤會,不是她不愛學習,是因為她們家那時候太窮,真的是沒錢上不起學,所以她很是不願給家裏增添負擔,關於這個上不上學的問題其實就在這裏擱淺了。她爸媽秉承著絕對“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種理念,愣是讓她們幾個上起了學,用她爸的話說,就是砸鍋賣鐵也得供孩子上學,在這一方麵的,爸媽是讓她最感動的。

和譚媽商量好之後,她就和娜娜決定下午的時候去學校看看,顧名思義看看,什麼是看看呢?就是什麼東西都不拿,帶著兩個眼睛去看看。